自动化炼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吹炼过程中进行人工测温取样操作,人工操作被具有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所取代,因此被通俗地称为“无吹炼钢”。无浇注炼钢对原料条件、冶炼系统、设备支持要求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积累、总结、提高。目前国内实现无浇注炼钢的钢厂很少。
2006年,建成投产的炼钢厂新一、二号转炉从鞍钢引进了副枪和炉气分析系统,为不倒钢炼钢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由于攀钢半钢冶炼的特殊性,特别是半钢中硅、碳等元素含量较普通铁水冶炼低,炼钢过程中不易形成渣,氧枪位置变化频繁,增加了不倒钢炼钢的难度。为了消化引进技术,炼钢厂成立了“转炉副枪及炉气分析系统推进组”,全面负责系统的调试、试运行和测试,对不倒钢炼钢进行专题研究,提高炼钢自动化水平。工程师们从装料条件调查、炼钢辅料标准制定、炉前称重系统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生产组织、物流管理、原料质量等方面,成功探索了半钢冶炼条件下无浇注炼钢的控制特点和冶金工艺参数曲线。2007年,该炼钢厂炼钢率达到40.18%,填补了国内半钢冶炼的空白。今年,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和控制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并逐步建立了操作和管理系统,使无吹炼炼钢率提高到80.29%的高水平。
RFID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优点的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零售、医疗、军事、制造、交通、动物识别、煤矿开采等各个行业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中国哪个行业的应用案例最成功,应用模式最可靠,技术最成熟?要知道,答案就是交通行业。在国外,由于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的影响,RFID在零售业和军事上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在中国,RFID世界网记者发现,智能交通行业是中国最成功的RFID行业。
RFID技术在中国智能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功应用案例包括:全国最大的铁路机车号码识别系统(覆盖18个铁路局,7万多公里铁路线),各省正在运行的联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注:广东、上海、北京、重庆、福建等省市正在运行实施中),全国各地停车场数千个RFID收费系统。各地工厂车辆自动称重系统、进出公交车站车辆管理系统、进出海关车辆检查系统、北京市区车辆环保检查RFID环保信息卡系统(涉及总容量300万辆)、杭州、北京正在实施的公交快速公交系统。
RFID应用于智能交通车辆管理的系统特点如下:1.RFID的应用目的是识别相应的标签车辆:通过识别车辆的进出和通行,可以实现管理系统对车辆的精细化管理。
2.系统对RFID标签的性能要求很高:为了体现RFID系统的优势,一般要求系统能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正确识别RFID标签。比如不停车收费系统一般要求能以60 km/h的速度正确识别RFID标签,最高识别速度可达120 km/h,比如铁路车号识别系统的设计性能。RFID技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3.该系统包括各种频段的RFID技术:例如,在收费中集成了有源5.8GHz RFID技术和13.56MHz RFID安全消费技术,BRT系统也使用了2.45GHz的有源RFID技术,但使用915MHz RFID技术一般可以实现工厂车辆的自动称重系统。
4.RFID标签一般要求防拆:为了实现一车一卡(RFID标签),RFID标签贴在车辆的玻璃上后就不能拆下来,一旦拆下就不能再使用。
5.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很容易被接受:由于车辆的价值较高(几万或几十万元),即使一个RFID标签的成本是几百元,但仍然是很小的比例,所以车主和管理部门可以接受这个价格,方便交通和精细管理。
6.系统一般不需要防碰撞识别功能:RFID技术具有很强的防碰撞识别优势,可以同时读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标签,但读取结果可能达不到100%。这种特性促使RFID行业的人不断改进,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不断的麻烦。因为大部分用户很难接受哪怕是99%的识别率。在智能交通的应用中,一般只需要一次识读一辆车,没有防撞要求,可以轻松做到100%识读率。这样既降低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又保证了系统辨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RFID技术成功应用于智能交通工具并不奇怪。
目前国内智能交通行业主导的RFID硬件供应商有深圳王源谷、江苏瑞福科技、上海樊蕊、上海秀派,国外有Transcore、Tagmas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