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

   2022-11-22 工业品商城72
核心提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脆弱幼稚的阶段,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际现代仪器仪表正在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快速发展,必须快速跟上;二是国内市场被外商占领,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竞争将更加激烈,需要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第三,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瓶颈”的制约,必须尽快摆脱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脆弱幼稚的阶段,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际现代仪器仪表正在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快速发展,必须快速跟上;二是国内市场被外商占领,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竞争将更加激烈,需要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第三,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瓶颈”的制约,必须尽快摆脱“瓶颈”,加快发展。如果在进入21世纪和加入WTO后的五到十年内不能振兴中国的仪器仪表产业,那么中国的仪器仪表产业将在三重压力下被彻底压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快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紧迫的历史使命。

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三位副总理先后三次审阅并批示了王大珩、杨嘉墀等十一位院士提出的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等文件。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技部共同决定开展研究,向国务院提出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提交给三位副总理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必要的配套政策,纳入“十五”计划,单独实施。国家对仪器仪表产业振兴的重视和支持是仪器仪表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

1.战略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本、人才等资源投入仪器仪表产业,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力争在5至10年内实现以下战略目标:
①我国仪器工业,包括工业自动化仪器及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各种测量仪器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在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上达到或接近21世纪初的国际水平;
②2005年,我国仪器行业的工业自动化仪器及系统、科学仪器可占据国内45%以上的市场,医疗仪器等仪器可占据国内30%以上的市场;2010年,工业自动化仪器及系统和科学仪器可满足国内60%以上的市场需求;医疗器械等仪器能满足国内50%以上的市场需求;
③在仪器仪表主要领域,新建一批18至20个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④在仪器仪表各主要领域培育和发展累计不少于30家综合实力强、规模可观的生产基地和骨干企业。在引领和推动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中,生产基地和骨干企业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⑤支持和发展一批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公司,在5至10年内迅速集聚力量,可承包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环保等多种大型和重要项目的自动化工程,从而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国家必须加大对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2.关键领域
“十五”间,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①工业自动化仪表和系统
A.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开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基于工业计算机的开发控制系统等。;
B.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开发及产业化,主要包括先进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实时监控软件平台、信息集成软件平台、系统集成技术等。;
C.智能仪表、执行器和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成套专用优化系统开发及产业化;
②科学仪器
A.色谱仪器,改进分离技术,研制具有国际水平的微型专用色谱仪;
B.光谱仪器,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和小型光度计;
C.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重点是提高质量和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专用仪器和相技术;
D.环境和能源专用仪器,重点是包括在线和预警在内的成套环境检测仪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测井设备;
E.生命科学仪器,重点研究芯片实验室和高灵敏度试剂盒;
F.开发软件平台,实现仪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提高科学仪器的整体设计水平;
③医疗器械
A.研发各种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器;
B.研发各种诊断,包括物理观察和成像,如激光、超声波、射线、核磁共振等诊断仪器;
④电子电气测量仪器仪表
A.集成电路自动测试系统:
B.通信、计算机、网络测量技术及测试系统;
C.微波和毫波测量与测试系统;
D.电气自动测试系统和设备;
E.电度表、数字万用表等可大量出口的电气仪器仪表;
⑤传感器、部件和仪表材料
A.现场总线和智能仪表中使用的压力、湿度、流量和液位传感器;用于环保等领域的多功能传感器;航空航天领域所需的微型传感器等。
B.特殊弹性元件;用于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自动化仪表、民用汽车等领域的各种计数器;半导体专用电路(ASIC)和厚膜电路;
C.仪表材料专注于薄膜化、小型化、纤维化、粉末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材料组件集成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材料的研发;
⑥加强仪器基础技术特别是共性技术的研究,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