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ABB决定把更多的R&D任务放在中国。这一方面将培养很多技术人才成为“世界级”工程师,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业务从生产导向型向创新导向型转变。
ABB中压技术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ABB中压电力产品全球九大R&D机构之一。仅在2008年,这个包括厦门和北京在内的基地中心就承担了60多个R&D项目,现已成为ABB全球最大的中压产品技术中心之一。
ABB中国中压产品技术中心主任、ABB中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全球生产与运营总监徐斌日前在厦门接受了记者采访。徐斌,中国人,1996年加入ABB。曾任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工程部、技术部经理,是ABB本土化战略的标志之一。
开发高可靠性和高容量的产品
回答《中国工业报》记者“中压技术发展有哪些重要趋势?”谈到这个问题,徐斌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客户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在短期内重点开发高可靠性和高容量的产品。同时促进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例如,新协议和新组件相互通信。
在谈到ABB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立场时,徐斌表示:“我们会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的开发阶段申请专利保护。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供应商。如果他们拥有知识产权,我们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包括我们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
保护ABB的知识产权不仅是为了ABB的内部,也是为了ABB的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解释尊重的含义,徐斌认为,“如果是别人的知识产权,我们不会侵犯他们的权益。当别人侵犯我们的权益时,我们有知识产权团队。如果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
R&D的主要成本是劳动力成本。在和记者分享选拔培养人才的经验时,徐斌十分热情。
与国内一些企业不同,徐斌领导的技术中心的R&D工程师人数一直在增加,从2002年的3人增加到目前的50人。他说,“这表明我们的技术中心对R&D人员很有吸引力。”
徐斌说,R&D主要是一种智力活动。就R&D而言,劳动力成本占了很大比重。从我的经验来看,人本身决定很多因素,可以创造很多价值。只要对人才的投资是合理的,或者对他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我们都有很多投资,不仅包括薪酬,还有很多培训机会,岗位轮换,深造机会。
展望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徐斌透露,将会有“很多培训和轮岗的机会。现在,我们为外籍人士提供了许多短期机会。未来我们会进行一两年的岗位轮换,帮助他们全面提升技能,包括跨国协调能力的提升。”
徐斌的标是成为世界主要中压产品的R&D中心之一。在描述实现这一目标的标准时,徐斌是这样描述的:第一,产品覆盖面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相当广泛,基本上涉及各个领域的中压产品。在某些国家,可能只生产或主要业务集中在两种或几种产品上。二是R&D人员相对较多。第三,R&D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
徐斌说:“一些国外的R&D中心历史非常悠久,许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有很长的工作经验。我们现在的团队比较年轻,但是素质很好,进步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磨练,我们最终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中心。”谈及技术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徐斌表示,“我们将争取更多的关键工作在中国开展,比如更多的关键技术可以在中国R&D中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