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钢铁、有色、汽车、电子、化纤五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九大行业直接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30%左右。这些行业培育了中石化、宝钢、一汽、五矿等一批大企业。,从而在世界工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他们带动了许多配套的中小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振兴这些产业可以有效促进就业,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轻工行业中,食品、造纸、家具、家电等部分行业50%的产值来自农副产品深加工,涉及2亿农民的产品市场,对解决农民工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原材料产业和基础装备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九大重点产业在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来,九大重点行业面临工业增加值持续下降、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产量和亏损下降、企业困难加深、投资增速下降等不利局面。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去年9月份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同比减少32.2亿元,10月份由盈转亏,当月亏损58.3亿元,占比59%。一批特大型骨干企业全部亏损。11月以后,企业经营形势更加困难。汽车、有色、轻工、纺织等其他重点行业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分析一下,近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原因,包括九大行业,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与工业发展有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产业层次、发展质量、产业价值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有:一是受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其次,工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行业集中度低,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三是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技术和产品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第四,长期以来,行业管理分散、弱化、缺位,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解决当前的经济增长问题,工业是关键,九大产业是重中之重。振兴这些产业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启动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十分迫切。当前形势对中国工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一步向高端发展的大好机遇。
根据国务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大重点行业的振兴规划,重点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强产业集聚,提升技术水平,创新自主品牌,发展高端产品,兼顾长远发展需要, 优化一批科技研究和投资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形成新的突破。 通过振兴规划,努力遏制和扭转工业增速下滑趋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支持重点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缓解成本压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尽快启动一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潜力,刺激消费带动生产;积极扩大出口,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制度,增加重要资源和产品的收储。
第二,推动重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标和措施,提高产业整体水平。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严格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条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完善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协调推进重大工业节能工程,推进重大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强产品回收和再生资源开发。
第三,提高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高端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创新。,促进企业创新的合作机制和有效持续的内在动力的形成。
第四,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布局,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研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税费政策,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化组合,推动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完善企业风险危机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