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生产过程,但大多数小型企业尚未应用自动化系统和产品控制生产过程。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将采用经济实用的自动化产品来控制生产过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控制主要以离散控制为主,PLC是该领域控制系统的首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制造企业必然会大量采用PLC,从而为PLC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1年以来,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业之一,成为我国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速超过20%。与过程工业中模拟量的反馈调节不同,机械工业需要开关量的联锁和顺序控制,因此PLC成为其控制产品的首选。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的现状为PLC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十五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规划,大量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将为PLC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自动化应用水平落后几十年。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将迎来PLC市场的快速增长期。
基于上述原因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未来几年中国PLC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以及对中国PLC市场主要厂商经营数据的分析,初步估计目前中国销售的PLC总额为30 ~ 40亿元人民币(不包括与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PLC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力、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尽快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目前,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制造商有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施耐德、GE-Fanuc等国际公司。欧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南韩和中国台湾省的公司在小型PLC领域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大陆PLC厂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大型PLC的目标用户在选择PLC时并不以价格为首要考虑因素,更注重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所以日本产品很难进入这一领域。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从一开始就模仿日本产品,基本上走的是日本产品的技术路线。他们在中国的市场策略和行业影响力基本跟随日本厂商的脚步,但却落后于日本产品一段时间。
对于中小型PLC的目标用户来说,市场上各大厂商的PLC产品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价格是产品选择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日本产品在这个领域有绝对优势。西门子推出新一代小型PLC产品S7200后,价格与日系产品相差不大。近年来,其小型PLC市场增长迅速,并在小型PLC领域取得了与日本主要产品(三菱和欧姆龙)相当的市场地位。近年来,由于价格优势明显,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些PLC制造商在小型PLC领域发展非常强劲,占据了日本产品的一部分低端市场。
目前,中国95%以上的PLC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内曾经有科研院所研发过PLC产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值得庆幸的是,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已经开始拓展PLC业务,在中国PLC市场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和利时、戴维森、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