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我国已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列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是一种全球性的技术语言,它不仅包括产品、服务、相关系统、生产过程和相关材料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包括认证(检验、测试和合格评定)在内的各种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标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标准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标准馆辽宁分馆拥有国外标准文献30余种,国内标准文献70余种,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国首个推荐性标准《住宅小区安防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已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的建筑入口、监控中心、围栏、视频监控系统。
继家用电器、家具和消费电子产品之后,安全设备是家庭消费者第四大最受欢迎的应用。在新建的住宅建筑中,安全系统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安装。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些现代化的标准产品通常非常简单,易于设置和操作。然而,在未来五年内,消费者更有可能在没有建筑安全专家支持的情况下,自行购买视频监控摄像头和入侵探测器等安全设备。安防系统厂商应该关注的一个趋势是产品标准化。它将促进安全应用程序的广泛采用。个人收入的上升和公众对安全的更加重视将创造一个有利的市场形势。住宅/消费市场将显著扩大。
在安全越做越大的时候,互联互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标准成为了行业内的高频词。但是真正在推广的企业很少。毕竟,标准化有两种力量。一方面,标准化促进了行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另一方面,标准化会更有利于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大发展,从而对其他企业形成压力。所以,在高喊标准化的同时,安全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坚持自己的东西。
自从安防监控系统做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平安城市工程开展以来,很多人都在谈标准。然而,除了一些基本标准之外,安全监控系统的标准仍在逐步发展。比如业内人士提到的视频流编码互通的问题。每个人都说他们是MPEG4-4标准,但不同的企业在扩展细节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他厂商与之对接时,相对困难。目前采用折中的方法。一种是厂商提供解码插件,把接口和后端系统的接口集成在一起。这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另一个是每个人坐下来发布他们视频的编码流和他们的符号是什么意思。但是很多厂商都不愿意公布这个东西,所以只能用外挂模式。虽然很多企业在呼吁标准,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在做具体操作的时候,也在巧妙地回避标准。
在一些大型的具体工程项目中,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工程集成商或制造商使用默认技术标准的项目营销技术,将自己的产品特定参数作为项目目标文档上的指针。导致这个项目的其他企业无法参与竞争,后期订单的其他企业也无法参与,形成排他性门槛,也导致很多企业呼吁出台标准。事实上,这种标注方式已经超越了产品技术标准这一单一要素,排斥潜在竞争对手的意图众所周知。这种标准操作模式其实就是项目营销的一招,根本不利于标准的制定。
按照市场化模式看标准问题,一两家或几家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技术领先的企业,应该利用其市场优势推动标准的建立,即这类企业的产品技术参数无形中成为了行业内其他配套产品,或同类产品的标准。这种模式是推动标准发展和成熟的市场化力量,需要行业市场和行业用户环境的匹配。然而,在中国市场,这种市场驱动的标准化模式恰好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很多企业都在期待两个方向的标准出现,一个是运营商用自己的力量主导标准的制定,一个是主管部门主持下建立的标准。从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杭城华三的廖旭东认为:“这个行业面临两个转变,一个是标准化,一个是开放化。标准化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剩下的可能会做大,不做的会逐渐退出,就像国内通信企业的发展史一样。一旦标准化,大家都在拼内功,包括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技术领先,综合管理能力。但标准化对客户来说是好事,会让整个行业的成本降低很多,对行业、对客户、对渠道都有好处。”
刘西庆秘书长多年来一直从事安防行业的标准化和修订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安防行业的标准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刘秘书长介绍,从国家标准化战略发展来看,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方面。“人才”是指创新人才的培养。“专利”就是创新。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不断的科技创新。国家政策包括三个创新:一个原始创新,一个基层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标准是在全行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在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这三个策略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安防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要想大力发展就要重视这三个策略。
技术标准包括安全的三个技术领域:数据保护技术、电子保护技术和生物识别保护技术,包括标准体系、法律体系和合格评定体系三个体系内容。实际上,安全产业还不完整,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已经存在。法律法规包括与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合格评定体系包括监测方法和识别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只是标准委员会的事。一方面,它呼吁在行业内实施标准化战略;另一方面,它以技术标准战略作为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础。简单来说,没有技术标准,行业无法发展。此外,要提高全行业的专利技术标准意识,引导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企业标准化战略,首先要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或者不断获得专利,然后用专利来保护知识产权,并尽力把专利变成标准,再进一步把企业标准变成行业或国家标准,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
在标准的制定中,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重点是企业标准化战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搭建平台。行业的发展和标准的制定相辅相成。标准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应该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比较合理的才算标准;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标准的进步。因为标准可以更好的指导技术的应用。就像“3111”工程一样,要建设这个工程,首先要启动相关标准。标准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标准的指导,项目的建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欧洲非常重视标准化的建设,欧洲标准也是国际标准。欧盟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标准制造技术壁垒,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国家。有些专利标准,按标准生产的产品也要收专利费。英国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将标准作为支撑其经济发展的框架,积极制定本国标准,并参与欧洲标准的制定。目前中国的核心技术很多都是别人的,要制定一个好的标准,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相信中国核心技术的局面会逐渐改变。标准滞后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在欧洲和英国也普遍存在。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他们至少需要3-4年,有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制定新标准。通过考察和技术交流,我觉得欧洲特别是英国的标准化发展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标准的系列化。很多标准的制定分为系列和类别,每个类别的标准又分为多个子标准。我们也在做这种划分,但是划分没有他们细致。
标准扩展性。安全标准不仅仅是硬件标准,还包括管理和软件标准,如:员工无犯罪记录标准、机密信息销毁和内部规定、信息屏蔽的技术规范、标准宣传和实施规范、法庭上的数据识别(模拟或数字)等。而且还扩展到个人保护标准,如人体保护标准、个人定位系统标准、个人数据保护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