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建筑施工测量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步

   2022-11-28 工业品商城83
核心提示:90年代以前,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在20米以上。测量时,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向建筑物外传递竖向轴线。由于传输方式的限制,经纬仪要放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水平距离要大于传输高度。测量时需要绕建筑物一圈,每次都要拆除施工层的安全防护,防止妨碍视线。所以测量比较费时,每次至少要测四个点。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动

90年代以前,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在20米以上。测量时,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向建筑物外传递竖向轴线。由于传输方式的限制,经纬仪要放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水平距离要大于传输高度。测量时需要绕建筑物一圈,每次都要拆除施工层的安全防护,防止妨碍视线。所以测量比较费时,每次至少要测四个点。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动辄几十米、上百米,原有的轴线传递方式极大地制约了测量工作。激光铅锤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轴传动方式。它直接将轴线从首层的控制点传递到楼内的测量层。一次传输的高度是100米,传输时间只有10分钟。一次测量可以节省两个小时。按一栋20层、每层4个流水段的建筑计算,总共可以节省160个测量小时(20个工作日)。因此,激光铅锤的

在过去的30年里,测量和计算工具的改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起初,由于建筑物多为火柴盒形状的简单几何体,计算工作相对简单,计算量也不大,所以一般用笔计算。到了80年代后期,几何形状复杂的建筑越来越多,测量数据的计算也不再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器的出现使各种函数的计算变得简单易行。随着建筑物的形状越来越复杂,仅靠计算器计算测量数据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计算机CAD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只要轻轻一碰,就可以在电子版图纸上得到任何测量数据,测量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字通信已经实现。

30年来,建筑施工测量经历了经验、技术、技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大约2000年,直到80年代才结束,当时人们的文化基础很低,技术的传承全靠老师傅的口口相传。在人类科技大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建筑测量迅速向技术型转变,人员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初中和高中教育为主。然而,仅仅过了20多年,建筑测量已经从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同时,为了能够掌握新的仪器和技术,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具有测量专业大专学历成为测量队伍的主力军。以前测绘只是一个配套工种,属于二线工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建筑行业才正式有了测量放线工这一类型。建筑技术发展越先进,对测量和控制工作的要求就越高。事实上,建筑测量师的工作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范畴,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今天建筑行业的高级技师,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

30年来,建筑施工测量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步,与建筑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相辅相成。新的建筑技术需要新的测量技术的支持,也为新一代测量仪器提供了市场。记得1982年,在参观一个测量新技术展览时,第一次看到全站仪,标价25万人民币。当时我就惊叹于它的先进性和高昂的价格。传统的基本测量工具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和计算工具。全站仪集成了这些工具,一台仪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测量工作。太神奇了!90年代末,高精度水准测量中也出现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数字水准仪。它摒弃了传统的人眼阅读的观察方法,自动读取条码尺的数据并记录下来。与传统的光学水准仪相比,无论是测量速度还是测量精度,都有了跨越时代的飞跃。随着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高科技测量仪器普及范围的扩大,其价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现在和我1982年看到的一样精度的全站仪,进口的只要4-5万,国产的只要3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一代数字测量仪器的普及速度。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