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电器行业协会2007年的工作总结中,记者看到“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上海电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年销售额约300亿元,同比增长18%”,可以说保持了稳定增长。而且很多成员单位的电气产品在高电压领域有所突破。如上海钟发埃帕超高压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的550 kV GCB超高压设备应用于内蒙古至北京奥运场馆专用供电线路的输电;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500 kV及以上变压器用新型无励磁分接开关顺利通过国家产品鉴定。
总体来看,应该说,2007年,上海输配电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未来,徐嘉良仍然有些担忧。
“我们的形势非常严峻,与一年前大不相同。首先,2008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过热,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经济相对紧张,部分输配电产品市场需求下降。
其次,未来输配电产品的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前几年我们认为输配电产品未来的市场会很大,因为输配电设备的需求与发电装机容量密切相关。据预测,202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这将带来对输配电设备的强劲需求。以变压器为例。1千瓦的发电能力需要一台14千伏安的变压器。但从2008年开始,这种感觉就不一样了。看到未来发电计划这么大,中国各地近年来都开始新建电厂,近年来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09年全国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9亿千瓦,2010年达到10亿千瓦。那么2011-2020年只有2亿千瓦的增长空间,装机发电量增速肯定会下降,与之匹配的输配电产品需求增长也会放缓。”徐嘉良说道。
在未来市场需求不明朗的同时,输配电产品的供给在大幅增加。由于之前对输配电产品的市场预期乐观,许多输配电产品生产企业也加快了建设步伐,新企业进入,老企业扩张,新工厂遍地开花。以外资企业为例,ABB、阿海珐、西门子等外资巨头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新建或扩建了变压器、开关等不同产品的国内工厂。输配电产品供应量的增加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增加了市场竞争,使生产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在长期需求不确定和供给增加的双重作用下,一旦市场下滑,生产企业将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严峻竞争。
虽然上述预测尚未出现,但有句老话叫“未雨绸缪,不如先挖一口井再解渴”。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挑战是明智的。谈及行业概况,徐嘉良作为上海电器行业协会会长,也具体分析了上海输配电行业的情况。
“从宏观角度来看,由于经济调控的影响,需求必然下降。从上海来说,成本上涨制约发展,这是上海输配电行业面临的两大矛盾。”徐嘉良说,“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输配电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高,比如土地成本,上海比其他一些省市高好几倍。因为生活成本高,上海的劳动力成本也高于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在该协会的260多家成员企业中,大多数生产低端产品。这类产品利润低。比如低压配电盘毛利只有7%,应收账款回款困难。如果产品的制造成本高于其他地区,这些企业如果还在低端竞争,就无法保持竞争力。肯定是没办法了。”
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初,上海电器行业协会提出,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向高端产品和紧缺产品发展。徐嘉良告诉记者,结合上海的情况,协会向会员单位提出了八大类产品作为发展方向的建议。
第一类是高压、超高压、超高压电气产品,包括变压器、开关、电线电缆、电力自动化和重要元器件,这也是上海在输配电行业发展的重点。这类产品尤其是UHV产品国内产能有限,跟不上线路建设的发展。盈利状况良好,前景看好。
第二类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及其各种配套产品。柔性交流输电具有节能、安全、高效等诸多优点。虽然由于技术和价格原因,这类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绝对是一个发展方向。
第三类产品是用于清洁能源发电的输配电产品。中国主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发展迅速,将应用于逆变器、控制器、电线电缆、保护装置等电气产品。由于发电方式不同,对这些装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许多新的技术问题仍未解决,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