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机床制造业转型的政策与需求

   2022-12-06 工业品商城101
核心提示:在机床产品,尤其是高端机床产品中,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几乎作用于从控制机构、执行机构到测量和反馈机构的每一个部分。目前,几乎所有用于机床和机床生产线的自动化产品都在进行革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机床行业一直高位运行。在金融风暴之前,这种高增长趋势已经连续保持了7年。在此期间,我国机床制造量也从世界

在机床产品,尤其是高端机床产品中,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几乎作用于从控制机构、执行机构到测量和反馈机构的每一个部分。目前,几乎所有用于机床和机床生产线的自动化产品都在进行革新。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机床行业一直高位运行。在金融风暴之前,这种高增长趋势已经连续保持了7年。在此期间,我国机床制造量也从世界第9位上升到世界第3位,产值增长了近6倍。“世界工厂”的称号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就像一股巨大的推力,一度推动机床制造业向前发展。似乎永远看不到停滞的趋势。

但是,转折还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金融风暴的肆虐和蔓延,还是市场需求的内在变化,都对机床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此时此刻,机床制造业的转型比以往更加迫切。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几乎同时开始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步骤,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和响应市场需求是这些企业的共同愿望。

事实上,产品结构调整是机床制造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床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区分机床档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产品无疑将成为机床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这对自动化产品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而自动化市场又将如何回答这份充满机遇的问卷?

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引爆后的一段时间,机床行业的势头明显下降。然而,事实上,机床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吴伯林介绍,2008年1-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机床行业销售额增长32%,总产值增长31%,利润增长30%。从数据上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国产机床的销售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金工机床为例,销量增长32%,产量仅增长2%。这说明低档和小件产品的市场在下降,而高档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在上升。另一方面,从进口需求来看,2008年1-9月,中国机床行业进口量大幅增长,但进口量反而下降。以量大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为例。每台进口加工中心的平均价格增加了13000美元,数控车床增加了9000美元,这反映出市场对国外高端机床的需求不降反升。

综上所述,国内低端机床逐渐出现产能过剩,而国内企业对于中高端机床的产能仍然不足,需求变化的趋势不言而喻。此时此刻,金融危机正在起到催化作用,使得这种情况的反差更加明显。一方面,其对制造业的影响加剧了部分低端机床需求的萎缩;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斥巨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项目再次刺激了高端机床的需求。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纳入16项重点以来,国家对机床行业的关注从未停止。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技术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根据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完整的R&D和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约80%将立足中国。

机床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对机床的速度、精度等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区分机床档次的重要因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产品无疑将成为机床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其发展潜力将在这一变革中凸显。

在机床产品,尤其是高端机床产品中,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几乎作用于从控制机构、执行机构到测量和反馈机构的每一个部分。目前,几乎所有用于机床和机床生产线的自动化产品都在进行革新。数控系统作为高端机床的控制中心,包含了运动控制、智能技术、自诊断等多项技术。多轴多系统数控装置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正逐步从常规的信号型向总线型转变。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也在向数字化、交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这方面,也展现了许多前沿的自动化技术趋势。比如直线电机和力矩电机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Madzak和Mori Seiki的龙门导轨的大部分规格已从滚动导轨变为直线电机。THK的直线电机在3000N的负载下可以达到720m/min的速度,这是一个突破。力矩电机以前只能用在小型机床上,现在可以用在越来越大型的机床上。这些技术的成熟也在不断推动机床性能的提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轨道交通、电力等受到鼓励和支持的基建行业正在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机床行业无疑是这些基建行业崛起的受益者。如果能伺机在这个领域寻求稳健发展,就相当于抓住了危机中藏身的好机会。不仅在自动化领域占据优势的国际厂商如此,国内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自动化企业也是如此。

数控系统领域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数控系统领域,国内企业并没有占据优势,但近两年来,国产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稳步上升。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数控分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主要数控生产企业有三四十家,形成了不可忽视的规模,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满足数控系统的匹配要求,弥补这一国产品牌的软肋,多家企业相继开发了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交流主轴伺服控制系统,完成了20 ~ 20~200A交流伺服系统及其配套交流伺服电机系列谱的开发,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而且相对于一些国际厂商,国内很多数控系统可以向国内生产企业开放,方便二次开发,这也是有竞争力的地方。

当然,在自动化领域,国内企业还有很多无法扭转的劣势。由于国际厂商仍然占据技术和市场的主导地位,他们仍然可以通过高端产品的技术限制和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来巩固其获得的优势。但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和配套性能上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他们真的想利用这些机会,他们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未来五年,全球现场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8%。2007年,这个市场是3.646亿美元,根据ARC咨询集团的研究,这个市场预计到2012年将超过5.32亿美元。

据报道,在过去几年中,一些业内领先的现场服务管理提供商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这些现场服务管理领域领先供应商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7%,”现场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全球展望的主要作者和ARC(企业管理软件)分析师Clint Reese说。“现场服务管理市场预计将继续稳步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产密集型制造商的维护外包和OEM售后服务的增长所推动的。”

资产密集型企业对OEM售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带动了上门服务管理软件的销售和服务市场。现场管理软件赋予了服务部门有效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使得对规模大、分布广的现场人员的管理更加有效。OEM厂商都在用售后服务来拓展市场,以此来增加收入,弥补产品利润的下降。由于许多制造商正面临着缺乏熟练工人造成的劳动力限制,这些服务是及时的。此类服务的持续增长预计将导致对外勤管理软件的需求增加。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