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表及工业自动控制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国内经济调整的双重考验,仍然取得了产销量增长18%、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火电、化肥、炼油等领域国产控制系统取得突破等显著进步和成就。
2009年的形势更加严峻,实体经济对仪控行业的影响还没有见底。预计产销在去年下降11%的情况下,全年增速将再下降8个百分点,至10%左右。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将使全行业利润增速降至5%左右的历史低点。价格竞争将从中资企业主导的中低档产品蔓延到中外资企业之间的所有低、中、高档产品。由于外资企业在去年初进入大幅调整,到年底逐渐企稳,而中资企业在三季度末出现疲态,目前仍在下滑。所以今年中资企业的困难会比外资企业大。由于出口交货值已占全行业总产值的30%,国际市场短期难复苏将继续制约生产增长,出口比重较大的光学仪器行业将接近零增长。以长期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自动化行业,随着传统流程工业项目的减少,将降低到20%以下。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仍保持较高增速的科学检测、环境监测、医疗、测绘仪器、供应仪器和各种专用仪器是否会因各应用行业的困难和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而出现下滑。虽然国家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措施也会惠及仪控行业,但其间接性和滞后性使得其成效至少在年底显现。
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使发展迅速但竞争力不强的中国仪表与控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上一层楼”的压力和难得的机会。大多数企业正在全力以赴,认真应对现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摆脱低迷,走上新的发展轨道。
加强管理、规避风险是普遍采用的首要措施。加强管理,首先要着眼于:保持市场份额,争取增长;突出现金流管理,降低和防范风险合同,防范资金链断裂和担保带来的连锁风险。为了降低成本,加强生产管理是适时的。实施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ERP到“底层”,信息化到流程;执行订单生产,减少或取消库存;把降耗增效与建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基础结合起来,是当前和长远的重要措施。
经济的深度调整必然会随着明显的技术进步而过去和结束,产品、技术、市场、企业永远不会恢复原状。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企业将率先摆脱低迷,脱颖而出。留住骨干开发团队,保证科研开发投入,坚持科研开发项目,始终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是有远见的企业的共识。去年,国产控制系统在600 MW火力发电厂、30/50万吨化肥厂、500万吨炼油厂等方面取得突破。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和关注。今年,自主创新的仪控产品将在超超临界火电、核电、轨道交通、大型乙烯等领域继续取得进展。在应用行业普遍遇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仪表控制行业要急用户之所急,充分发挥自身产品“易用、适用、性价比高、优质服务”的特点,为应用企业减负增效提供细致服务,努力开创创新、突破、普及的新局面。
仪表控制行业是世界工业经济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最快、最好的行业之一。先进的仪表控制工业及其现代服务是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在硬件产品需求难以增加的形势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必然的决定。在继续发展常规维修服务的基础上,要增加预知维修、远程诊断等高档次服务,逐步在全行业形成维修网络,形成产业;开发应用服务、租赁服务和定制服务;工程服务和解决方案业务的增长应高于产品生产的增长,现代服务业应成为仪表控制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
任何经济调整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企业联合重组。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企业联合重组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虽然2009年进入实施阶段的企业并不多,但探索合作伙伴、酝酿计划、做必要准备的企业会明显增多。随着经济形势的稳定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仪表及控制行业的联合重组可能在下半年和最近两年逐步进入高潮,从而促进我国仪表及控制行业改变“散、弱、小”的面貌,改善企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仪表控制行业的全球化会因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而出现波折,但趋势不会改变。要抓住国外公司委托生产向中档及以上产品扩散的势头,充分发挥产能,填高基础。要利用国外技术市场,分解引进单项技术和专业人才,内外结合产学研集成创新,打破产业化核心技术瓶颈。有条件的企业要及时收购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把对外合作推向新的高度,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