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利时动力装置事业部的负责人,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天林在提到金街项目时依然激情满怀。他说,“金街电厂运营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因为系统原因停机,用户非常满意。项目的成功验证了和利时能力的提升。”孟天林说,和利时的机遇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神华国华电力公司决策层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正是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给了和利时验证DCS系统是否优秀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个机会,证实了和利时DCS系统的实力。事实证明,国产DCS系统也一样好。
想着喝水。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利时也不忘回报用户。孟天林强调,国内DCS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发电企业。以60万千瓦机组DCS项目为例,每台机组使用国产控制系统可节省60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进口机组后续的高价服务费和备品备件费用。
帮助用户乃至国家节约成本,是目前DCS企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和利时公司的责任就是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双方的成果,绝不让客户承担不必要的风险。鉴于DCS控制系统作为电厂中枢神经的重要性,DCS制造商有责任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孟天林表示,国内DCS企业不能只靠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投资方的青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的投资建设都是市场行为,只有双方利益一致,才能实现双赢。作为一个DCS供电服务商,你要有责任感,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发电企业负责。
和利时是一家没有电力行业背景的企业。十几年来,一直在国外DCS厂商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要为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做出贡献,只能靠市场化运作。在“严寒”的日子里,和利时在跨越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每一步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虽然和利时国产DCS系统成熟,可靠性和稳定性高,安全运行率达到99.98%以上,并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但传统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不研究实际技术指标和可靠性投入率,就简单地将DCS分为国产和进口,给国产设备一个很低的技术分,有时甚至买不到标书。
孟天林了解这个情况。他说:“扭转这种传统观念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和利时能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尽管如此,208年和利时还是很受鼓舞的,大型发电集团在30万千瓦DCS的选型上已经更加注重性价比。"这将给国内企业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孟天麟补充道:“和华能、大唐集团一样,他们也肯定了和利时在竞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希望更多的发电集团高层管理者能听到和利时发展、务实、负责的声音。"
当前,国家倡导重大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的背景,加速了DCS企业公平竞争机制的完善。随着国内DCS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和DCS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国内DCS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投标机会。
利时公司累计签约30万千瓦机组DCS系统60余套,火电项目1000余套。2008年,和利时在电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31个30万千瓦机组的合同,其中包括8个30万千瓦流化床机组。此外,2008年中标泰山电厂2个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DCS合同和呼伦贝尔电厂2个60万千瓦超临界DCS合同,并已举行签约仪式。
虽然和利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国内DCS厂商进入60万千瓦机组仍然面临招标机会少、交流机会少的窘境。孟天麟表示,和利时公司渴望与用户的管理决策层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以便及时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希望更多的用户决策层关注国产DCS,希望国产DCS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与用户分享成果,希望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同时期待国家和社会各界能更深入更广泛地接受国产DCS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