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就总量而言,这一数字仍为历史最高,但增速放缓迹象明显。自2008年5月以来,同比增速逐月下降,1-11月最低增速为1.01%,比1-4月最高增速20.58%下降19.57%。
其中,火电机组完成10255.83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的77%,同比增长3.3%。水电机组完成2297.92万千瓦,占比17.3%,同比下降11.8%。核电166万千瓦,占比1.2%,风电719万千瓦,占比5.5%,同比增长154.1%。其中,哈尔滨、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占全国发电设备的75%。
可以看出,在发电设备中,大型火电机组的比重逐渐增加,高效清洁能源机组已经能够批量生产。此外,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批量自主生产,核电机组生产处于加速阶段,风电机组生产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08年,大型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汽轮发电机完成8284.1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81%,比2002年增长32%。其中,60万千瓦机组成为主力机组,共生产64台,共计4037.5万千瓦,其中超超临界机组9台,超临界机组36台。30万千瓦机组86台,共计2731万千瓦,其中循环流化床机组12台,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4台,40万千瓦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8台,共计315.6万千瓦。
在三峡工程右岸机组招标中,哈尔滨和东方电气中标8台。目前,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能独立生产。去年年底,三峡工程中的26台机组已经全部发电。2008年生产7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包括:三峡右岸机组、龙滩机组、小湾机组、拉西瓦机组;此外,生产2台60万千瓦水电机组;2台3万千瓦水电机组和2台30万千瓦水电机组。
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核电机组生产开始加速,核电发电机秦山二期扩建1 #机组、临高二期1 #半速机组、临高二期1 #半速机组相继建成。上述机组核岛的主要部件正在陆续完成,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贯穿件、环吊等。
风力发电机产量在2008年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内资和合资企业已在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连华锐3 MW海上机组投产,湘潭电气2 MW机组量产,1.5 MW风电机组成为目前主力机型。
出口方面,2008年我国向国外出口水电、火电、风电机组204台,共计1451.6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1%。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8台,30万千瓦机组19台。出口企业前四名分别是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站集团、哈电集团和北重,分别为19台/461万千瓦、18台/455万千瓦、14台/228万千瓦和5台/165万千瓦。据悉,中国发电设备主要出口到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越南、土耳其、苏丹、日本、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家。
生物质发电方面,2008年我国完成生物质发电4台,共计4.8万千瓦;垃圾发电11台,共计4.5万千瓦;产生余热46台,共计178.7万千瓦。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余热发电呈增长趋势。
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行业自身积累的矛盾的爆发下,我国发电设备行业面临的挑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根据发电设备企业的反应,目前企业面临着生产调度难、资金难等问题。据了解,目前发电设备行业后续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支付定金的订单也充满变数。此外,在建电厂因项目审批、资金到位、基建进度、出口变量等原因导致项目实施延迟,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较大。
企业新订单也有所下降。由于电力企业资金短缺,一些在建项目或已交付项目的货款回收明显困难。国内一些在建电厂要求延迟交货,国外一些电厂也是这样,导致产成品和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已成为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大难题。此外,2008年上半年采购了大量高价材料用于未来生产,仍需消化,企业现金流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大型铸锻件、高温高压钢材等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了解,国内重机厂的大锻件产能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发电设备厂家的需求,电厂业主一般指定进口,导致重机厂即使有产能也不下订单的尴尬局面。目前,大部分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受到国外厂商的限制,成为发电设备生产的瓶颈。
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首先,风险防范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包括分析各种因素确定项目进度计划,控制机组生产节奏。计划生产调度要从过去满足合同交货期,转变为满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风险,实现交、收、利平衡的要求。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现金流、汇率风险和出口结算风险,合理投资。
其次,我们应该继续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如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加快审批核电、水电、大电压小电压、水电改扩建等政府鼓励类项目,开发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特别是在常规火电领域。应该把目光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等。
推进发电设备原材料国产化。国家要继续支持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加快重型机械企业的技术进步,尽快提高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同时,协调说服业主支持铸锻件国产化,鼓励企业尽快开发使用超超临界机组专用管材。
最后,应该增加发电设备产品的出口补贴。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出口机组达到500万千瓦,占当年产量的4%。2009年,根据合同,出口机组数量将为1800万千瓦,占18%。然而,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