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了解到,医疗器械市场正在成为众多创业者的宝地。的确,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约为GDP增速的两倍。半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两大政策利好。
去年11月,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政府计划新增4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4月,广受关注的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方案出台。在新医改方案中,中国政府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投资8500亿元用于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逐步均等化。
粗略估算由于这两项政策的出台,未来三年政府在医疗器械市场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北京泰杰磁电研究所所长、医疗器械学会秘书长王晓庆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将使未来三年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新增投入达到数千亿元。同时,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SResearch的分析,预计在新增的48亿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中,将有超过15亿元用于购买医疗设备。此外,2006年发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农村医疗设备投资为67.7亿元,这样在2010年之前,总共将有82.7亿元直接用于农村医疗设备采购,这将带动医疗设备的快速增长。
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增长也将刺激医疗电子市场的需求。据预测,目前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超过25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6%,超过全球市场12%的增速。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beans的分析,医疗电子行业将成为半导体领域新的“杀手级应用”。他们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医疗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半导体器件将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速超过了消费市场和电脑市场,预计后两者的增速分别为11%和9%。
在这种形势下,原本从事各种产品开发的电子企业纷纷转向医疗电子领域。国内知名经销商武汉力源副总经理罗敏建告诉记者,在与客户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很多企业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医疗电子领域。
在众多电子企业期待在医疗电子市场开拓新商机的同时,相关专家提醒,我国医疗电子企业应改变过去只谈技术的旧思维,在开拓新商机时顺应我国医疗模式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医学门类的广泛发展、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
从医疗范畴来看,现阶段中国的医疗主要是指诊断和治疗,但未来医疗范畴会越来越广泛是业界的共识。国际著名医疗设备供应商飞利浦将医疗范畴定义为从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到健康管理的一系列环节。同时,他们把在整个医疗周期发挥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
国家加大对初级卫生保健投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新医改方案强调服务基层的医疗理念,未来医疗的发展将以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为基础。”王晓庆说,“因此,医疗器械制造商应该从最初关注少数人、大医院和先进设备,发展到关心分级医疗模式和普通人健康的医疗体系。”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建立分层次、网络化的医疗体系是必然趋势。“社区医疗是群众最先接触就医的门诊型医疗服务部门,也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门户。”亚太区市场与应用总监张雨晴表示,“社区居民在需要任何医疗服务时,都能及时获得社区全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80%的医疗问题将在社区医疗中得到解决。这些特点要求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耐用性高,成本低。”
联网是远程医疗和监控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以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佳整合和最大协同。”张雨晴说。
王晓庆说,总的来说,技术的发展必须满足医疗需求的变化。因此,企业应更加关注中国的医学模式转变、医疗体制改革、家庭医疗、社区医疗、基层医疗、康复保健市场,关注其带来的新机遇。
首先是网络互操作性标准。对此,ADI公司亚太医疗业务高级业务经理周文生表示:“为了适应医疗系统的网络化建设,从长远来看,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变得非常重要。数据平台涉及两种技术的需求:通信和数据格式。只有建立相应的标准,医疗设备才能与其他信息源互操作。”几年前,国际企业成立了一个名为“持续健康联盟”的行业组织。参与者包括思科、IBM、英特尔、欧姆龙医疗、松下、三星电子和夏普等。他们制定了标准选择并编制了互操作性指南。目前,相关标准仍在讨论中。在这方面,王晓庆呼吁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加强合作,抓住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建设的机遇,建立能够影响我国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标准和规划,以利于我国医疗电子企业的未来发展。
第二是便携式医疗产品和技术。对此,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方圆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健康需求和相应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新医改方案应以预防为医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将成为我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快速增长的催化剂。而且新医改方案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这将促进我国医用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