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

   2022-12-30 工业品商城124
核心提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细数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内容,我们看不到任何明确指出信息化的内容,但规划中的这四项都离不开信息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说。作为国家十五(86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十五(10)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组组长,杨海成在工业信

“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细数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内容,我们看不到任何明确指出信息化的内容,但规划中的这四项都离不开信息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说。作为国家十五(86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十五(10)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组组长,杨海成在工业信息化研究方面颇有见地。他明确指出,当前,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目标,首先要坚持两化融合。

脱离信息化,发展装备制造业,就无法真正实现产业振兴,更谈不上做大做强。如果为了信息化而抛开装备制造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也无法真正振兴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信息化水平反映了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深度。杨海成认为,工业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就是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运用信息技术,使其渗透和融入工业领域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工业技术、工业设备、工业活动、工业产品等)。),创造新的工业装备,构建新的工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工业质量和产能。信息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素。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化可以创造新的工业设备,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工业硬件和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以工业软件、工业流程、工业技术、管理模式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形成的工业软设备和工业硬设备。,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核心。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它关联度高,就业能力强,技术资本密集。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件和基础技术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要达到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杨海成认为,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了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产业活动的应用中,出现了新的业务处理模式和业务协作模式;在工业装备上,硬件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构建了软件装备,形成了新型工业装备。随着工业技术的融合,先进工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工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形成了虚拟设计、敏捷制造、精益管理、先进技术、虚拟实验、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等先进工业技术。可以说,工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通过对中国工业信息化的长期研究,杨海成认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对工业产能的支撑不足。大量软件仍停留在简单、局部的工具应用阶段,与业务结合不紧密;缺乏根据业务需求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不能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没有整合软件、业务流程、管理思想、知识、标准规范、信息基础,建立了业务能力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的整体效能;信息化带来了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合作方式的变化,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但总体来看,其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量企业仍处于产业链或价值链的低端。整体解决方案、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基于核心技术或产品的高附加值服务模式发展不足,信息化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不足,导致物流、外包生产等专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影响我国产业发展。

当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装备制造业时,必须坚持两化融合,而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杨海成指出,如果说重大装备和生产线是工业能力的硬设备,那么管理模式、软件、信息、标准、网络就是新工业能力的软设备。软硬件设备集成产品是提升工业能力的新型工业设备。再者,如果说硬装备是为新型工业提供硬能力的“身体”,那么软装备就是现代工业提供软能力的“灵魂”,也是新型工业装备的“大脑”。软装备是新型工业装备的重点,由工业软件、信息、流程、标准和网络等要素构成,支撑工业软能力。

但目前工业信息化的支撑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力。基础软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核心工业软件对外依存度高,支撑产业发展的软装备缺乏。工业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可以解决我国工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杨海成认为,未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基于集成软件框架,它充分集成了工业软件工具、标准、规范、信息、知识等。用业务流程形成软设备,建立数字化能力平台。

坚持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前提。装备制造业只有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调整结构、提升水平、跨越发展”。杨成表示,两化融合可以解决我国工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通过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工业设备、工业活动和工业产品中的集成、转化和创新,可以建立新的工业体系,提高工业质量和能力。要完善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基础网络、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信息化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发展工业软件,大力开发支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业活动的工业软件,并将其与业务流程和知识相结合,构建软设备。

杨海成认为,衡量工业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关键是逐步形成一批支撑未来工业发展的新型工业装备,注重信息技术的集成、转化和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区域工业发展硬件装备,开发区域特色工业软件,培养软件开发者,开发区域工业发展所需的软装备,坚持产学研结合,推进先进工业技术研究,联合研发新型工业装备。

此外,大量企业应建设支持业务运营的能力平台、支持产品设计创新的R&D能力平台、集成现代管理模式的管理能力平台、支持柔性生产的敏捷制造能力平台和企业综合集成能力平台,并广泛应用一批信息化支持的新商业模式,包括:大规模定制和订单个性化生产、面向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基于网络的异地多企业协同研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敏捷供应链整体运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