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中国钢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重点钢铁企业自去年10月以来已连续6个月亏损,今年1至4月亏损52亿元。在这种形势下,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道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广大钢铁企业的迫切需要。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鞍山召开首届全国钢铁工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开展企业集成水平评价,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企业,制定和完善钢铁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已成为下一阶段钢铁行业的工作重点。
纵观中国钢铁工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无论是90年代末钢铁工业发展的困难时期,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扩张时期,中国钢铁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信息化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钢铁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这些模式包括:一是基于全流程自主开发的开发模式。宝钢、WISCO等钢铁企业立足自主发展,不断探索钢铁行业信息化创新之路,使企业在满足两化融合深层次需求、实现全面融合、适应企业需求变化、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强大优势。二是以外包为主的模式,以套件为主,开发为辅。首钢、邯钢、济钢、太钢等企业选择成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套件和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软件来建设企业信息系统。这些软件套件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三是开发与套件并重的混合开发模式,鞍钢集团、湘钢集团等企业信息化发展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在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
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广大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集成应用加速,部分企业已进入多业务系统集成应用阶段。据宝钢集团董事会秘书王力介绍,在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企业信息技术在设备、生产、产销一体化、企业管理、采购、销售等方面应用的深入,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也在不断加快。现在,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如制造过程管理、全球跨区域、集团管控等。
企业信息化和生产流程正在走向深度融合。例如,在产销一体化方面,我国钢铁企业牢牢把握全球钢铁工业由生产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的趋势,围绕建立产销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推进制造业的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钢铁制造业的精益生产水平。据马钢副总经理高海建介绍,适应大规模定制的产销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马钢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公司信息从ERP到高级计划与调度(APS)和高级生产线调度(ALS),再到MES系统,再到物流管理系统(LES)的四级结构。基于此,马钢初步建立了计划形成、分解、实施、调整一体化管理体系。横向上,初步实现了炼钢、热轧、冷轧生产执行计划的集成优化调度。
在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将信息化建设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鞍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林宇认为,钢铁行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两者的融合构成了当代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其中,生产信息化包括生产设备信息化和生产流程信息化。
林宇认为,工业装备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融合的载体,提升企业装备数字化水平是建设新型工业化钢铁企业的基础。钢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密切相关。只有企业管理适应工业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信息化。
武钢集团总工程师傅连春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再造业务流程,促进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落实到应用领域,即把先进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相结合。此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本质是促进转型,新模式的出现要求企业改变生产经营和发展模式。例如,在当前的发展阶段,WISCO的信息化支持了企业管理、运营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无疑需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全国钢铁工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增强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实施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技术改造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继续做好两化融合工作。主要包括结合技术改造,提高集成水平;推进发展水平评价,引导企业走工业化和现代化科学融合之路;培育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提高钢铁行业信息支撑能力;制定和完善钢铁工业信息化标准和标准体系。
从钢铁工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如何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IT企业,已成为提高钢铁工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质量、效益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对此,上海宝信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光宇表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企业需要长期面对和努力的战略任务。对于从制造业走出来的IT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工业软件和工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应该与行业内的企业分享经验,齐心协力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
在全国钢铁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大型综合性钢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说,中国钢铁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加强信息化建设。评价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目的是判断和评价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内容、需求和水平。找准信息化与钢铁工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发现、总结、推广和普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典型经验和方法,建立一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典型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挖掘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改造投融资、技术创新等提供政策依据。,促进钢铁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高企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