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工业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实力。在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力争到2015年成为船舶工业大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三大造船国之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造船企业1776家,其中包括制造和修理企业。全行业金属造船企业747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2008年造船完工22881万载重吨,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5%工业利润总额完成283.4亿元人民币,中国 美国船舶工业集团和船舶重工集团占据了超过1的利润。
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自1994年起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本世纪初,造船完工量只占不到6的市场%2008年仍是第三名,但份额增至29.5%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33.7%和35.5%2008年,三项指标已全面超越日本,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成为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出口产品。在过去的五年中,出口占68%2008年,出口船舶2107万吨,达到192艘.5亿元,以载重吨计,占73%新订单和手持订单占比更高,占84%和87%
随着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了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的自主开发设计能力2008年,散货船订单达到48艘.6%,居世界第一,油轮和集装箱船分别达到24艘.4%,32.6%,位居世界第二。在高科技船舶中,中国已经成功建造了14艘.7万立方米的船舶是世界 美国的顶级产品,而豪华油轮在不涉足其他行业的情况下就具备了制造能力。30万吨级海上生产油轮SPFO号的研制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聚焦南海资源开发,成功承接第六代国际钻井平台,标志着海洋产业取得突破。
造船质量显著提升,专家计算效率从上世纪末与日韩的十分之一差距缩短到四分之一。一些骨干造船企业的典型造船周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了造船业的盈利能力,2008年的平均利润率接近10%2008年,在世界十大造船厂的订单中,有四家中国公司入围。2008年9月,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行业市场大幅下跌,造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新增交易量大幅下降从去年9月份开始,新船交易基本停滞,今年6月份开始略有好转,但是低迷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今年的新价格是787万吨,相当于不到两个月 在中国的产量。手持订单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撤单数量在增加企业不愿意举报退出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7月,国内船厂撤单数量为176单,载重量为589万吨,占当前手持订单的3%这个数字是不完全统计的)如果市场持续低迷,撤单弃船量会不断增加,船厂之间的纠纷也会不断增加。
从今年17月船舶工业运行情况来看,形势基本稳定,工业总产值306亿,同比增长33.7%,增幅下降24.3%这个数字仍然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速。出口交货值完成同比增长21.3%,增幅下降48.3%造船完工量快速增长,达到1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5%新订单快速下降,达到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5%手持定单1.92亿吨,比年初下降65%我国余粮在不断减少,预计全年该指数将保持较快增长。
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近六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船舶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也有造船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于造船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说几个数字,也是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时的统计船舶工业在建5万吨级船舶91艘95艘,是2003年的8倍,其中5万吨级以上船舶58艘78艘为地方企业,生产能力3370万吨,是2003年的10倍以上本土造船企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造船业的平均速度。
在上述造船基础设施中,35个可建造30万吨以上根据新订单和未来趋势分析,2010年后的两三年内,大约一半的造船设施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据专家称预测,未来造船需求在8000万1亿吨之间,全球在建和在建产能为2亿吨。全球三分之一的产能过剩将停止,全球造船业面临供过于求的考验。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船舶工业规模经济性强中国造船业集中度不高2008年,韩国、日本 s浓度达到94.3%和64.9%,我国是52.8%集中度的发展,这几年造船业发展很快,集中度不是上升趋势,而是下降趋势。2003年,中国达到了74.21%五年来,随着三大基地造船能力的不断提升,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造船领域,本土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目前,半数新建造船厂持有订单,中国 美国的造船业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反而有所下降,而小而散的工业格局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