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外测量设备/仪器厂商在“在线检测”领域的一波扩张浪潮,逐渐使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逐渐进入主流。 一路高歌。
这一趋势,是笔者采访了第十三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暨第五届汽车质量控制、测试与测量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汽车检测年会”,2009年11月底在上海召开)后 ,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那么,相当一部分“大用户”在选择设备时是否优先考虑国产品牌呢? 民族品牌的高科技检测产品真的能走进高端用户吗? 本次检验年会的座谈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多角度的解答。
雅式中国机械金属网记者应本届汽车检测技术年会主办方、赞助商大众汽车动力总成(上海)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正德先生的邀请,进行了专访。 并听取了整个交流会的收获,收获颇丰,年会第二天举行的面对面讨论的热烈气氛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有感触 这种讨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一般的研讨会和交流更加大胆和创新。
座谈会虽然是畅所欲言,但“形散神不散”,朱正德老师给大家给出了一个大方向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的检测产品。 当前汽车厂商如何采购? 权衡? 如何最好地支持国产品牌良性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2006-2009年是计量器具产品国产替代进口的重要时期。 一些知名企业在原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中国市场。 这些龙头企业主要是海外供应商。 当然,在国内还有历史悠久的中原测量仪器和无锡艾希。 同时,这几年,新的海外企业纷纷进来,国内一些企业的快速崛起也值得“瞩目”,正在稳步扩大市场份额。
无锡福瑞达的代表首先就朱总发起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希望更多的汽车厂商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采用民营企业提供的更先进、适用的产品。 福瑞德源自知名的中原测量仪器和无锡艾希,与神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而一直注重培育创新实力的弗里德,凭借其产品的独特优势,也逐渐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美国爱德华公司代表表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产品的性价比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 就像捷克Gearspect公司的董事长——地道老外的中文表达更直白:“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当然,对于国货的质量和服务,难免会有善意的建议进一步改进。 神龙技术中心机加部经理夏薇女士表示,在公司产线的配套实践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国货水平的提升,包括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等。 各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从最早从法国进口到逐渐采用民族品牌——在国产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国内测量仪器生产企业分散、产能有限等; 在制造技术方面,尤其是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方面,与进口产品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对于这种缺陷,在选材、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能否更上一层楼? 比如终检机想用国产校准件,但好像达不到要求。 国外很多校准件都是用不锈钢做的,材料经过热处理10年以上都不会生锈。 对于普通的塞规,很多法国产品用了十几年基本不坏,这说明他们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上处理得很好。 此外,甚至还有一些空白——在中国,高精度计量设备还存在空白。
来自武汉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金达威代表在座谈中指出,海外龙头企业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更大的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与其一直跑在后面,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另辟蹊径,在还没有被耕耘的地方寻找一些新的切入点和起点——比如那些别人不愿意做或者还没有做的地方? 而这种寻求差异化的做法也可以作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