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PU的六个PWM输出端到中间缓冲电路,称为反相脉冲前级电路,驱动电路称为反相脉冲后级电路,统称为反相脉冲电路。
故障状态:
1、开机运行正常,运行显示面板输出频率指示正常,但无三相输出电压;
2、开机运行正常,运行显示面板输出频率指示正常,输出三相电压不平衡;
3、一按启动键,就会出现OC故障;
4、运行中跳OC故障;
5、轻载运行正常,但负载电机跳频或跳频OC故障。
故障本质及维修思路(对应故障状态的五种状态):
1、有以下因素: 驱动电路光耦输入侧5V电源丢失; b. 前级脉冲电路缓冲器损坏; C.CPU相关控制信号不确定或相关控制引脚损坏; d. ,故障保护电路误动作,使脉冲前级电路被故障信号锁定。
这里必须特别注意。 逆变脉冲信号的前级电路,如三态触发器、缓冲电路等,可以直接由电压电流检测和保护电路控制。 当保护电路发生故障时,钳位 并阻断了六个脉冲信号的传输。 必须有故障保护电路单独参与脉冲传输控制的概念。 虽然a、b方面造成的故障率相对较好,但c、d方面造成的原因往往构成疑难故障。 2.有以下三个因素: 驱动电路光电耦合器损坏,不能正常传送逆变脉冲信号; b. 逆变模块导通内阻变大,三个上臂IGBT模块导通不良,所以三路驱动电路可能没有设置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报OC故障; c、脉冲前置电路或CPU反相脉冲输出脚有缺陷,造成一两个反相脉冲丢失。
不要只关注后级的驱动电路,也有可能是前级的反相脉冲没有加到输入驱动电路上。 尤其要有一个概念,是模块有问题还是逆变模块的导通内阻变大了。 没有考虑c的因素,再次构成困难故障。
3、有以下因素: a. 后级驱动电路本身不好; b. 驱动电路电源负载能力不足,如滤波电容失容,整流二极管效率低下(正向电阻变大,反向电阻变小)等; C.逆变器模块有故障。
驱动电路动静态检测(电压检测)可能正常,应测试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能力。 注意因素b和c。
4. 有以下因素: a.驱动电路负载能力及逆变模块内阻检测; b. 三相输出电流检测电路; C.故障检测电路中的参考电压电路。 d. 用户负载的原因。
注意b、c、d因素的影响。 三相检测电路本身不好,工作点偏移,可能导致OC故障误报; 故障检测电路中的参考电压出现偏差,导致电流检测不准确,导致OC故障误报; 检查未发现问题,可在生产现场查找原因,不排除负载问题。 b、c因素可能进入疑难故障范围。
5. 有以下三个因素: a. 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 b. 逆变模块坏,导通内阻过大; C.负载电路有问题,电机坏了,不是逆变器的问题。
变频器出现运行异常,并非都是变频器引起的,建议用户换台电机试试。 应考虑因素b和c,有时还应考虑变频器以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