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专业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而由于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也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空前的重视。
在我国,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将“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高度。 今年上半年,适时提出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电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 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交互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规划。 而对于这个计划,国家电网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计划。 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综合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升级阶段。 去年8月,一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围绕电网智能化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研究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研发,在各环节开展试点工作。 据悉,一期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在当今世界面临严峻的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情况下,发展智能电网显得尤为重要。 据专家介绍,建设智能电网可以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对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有很大帮助。
电网智能化改造可以提高电网效率。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华表示,据统计,全球总发电量的40%左右消耗在电网内。 根据能源部提供的数据,如果电网的效率提高5%,所节省的能源相当于减少5300万辆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设智能电网是提高电网传输效率的有效手段。
智能电网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提供了条件。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告诉记者,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电方式与传统能源不同,输配电方式也不同。 截然不同的是,并网发电只能通过智能电网实现。 它们在用电对象和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能源。 比如未来电动汽车的应用会普及,也会建设更多的储能电站。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实现。
从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主要朝着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方向发展。 2是在保障电力供应、提高输配电和电网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减少限电,升级电网。 随后,在此基础上,2003年提出的“Grid2003”计划更加全面地勾勒出智能电网的框架。 在随后的逐步发展中,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和传统能源的匮乏,智能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利用。 一些智能电网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这些试点城市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相结合。
肖立业举例说,2008年,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建设智能电网试点城市,将配电技术与风电、太阳能相结合,构建实时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供配电使用。 网络,整合基础设施,支持小型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并具备相关储能技术。
他指出,发展智能电网是基于人们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乐观估计,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将推动发电、输电、用电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他认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也应把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利用放在首位。 现阶段,我国主要应从新能源分布式利用示范点建设入手,做好配电系统与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有机结合。 ,先在小城市做示范,但宜在大电网上进行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如框架结构的研究。
专家认为,我国具有发展智能电网的良好基础。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智能电网。 1999年提出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与现在所谓的智能电网的概念非常接近。 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利用,我国于2001年开始了分布式电源技术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