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施立山认为,我国风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风电投资过热 设备、重复引进技术等问题。
为改善风电行业面临的形势,史立山表示,要严格控制风电设备制造能力低水平扩张,鼓励生产成本较低的3兆瓦、5兆瓦风电设备 ; 维护市场秩序; 加快风电设备制造标准检测认证和公共技术体系建设,增强风电设备制造自主权,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可见,国家要严控的是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低水平扩张,重点发展规模大、优势大的企业。 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的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传出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提法。 会议指出,在我国众多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只有3家。 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希望在国内产生3-5家世界前十的风电设备制造商。 这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不谋而合。
据统计,目前国内从事风电整机制造的企业有80多家,但真正能够量产的只有10家左右。 限制低端风电设备产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导向不言而喻。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风电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目前已有70、80家企业进入。 或正计划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 整机制造商不包括零部件企业。 在国际风电设备市场上,知名企业只有六七家。 如果我国的风电设备市场过于分散,各家公司的产量都太低,怎么可能有竞争力呢?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很难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考虑供需平衡。 政府明确表示,产能过剩可以给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低端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敲响警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同时也有利于 对产能达到一定水平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下一步,国家将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推进技术改造,通过大中小型产能置换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经济、环保、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 风电设备制造业健康发展。
据中投咨询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江谦介绍,2008年,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风三大风电整机制造商占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18.12%。 %、22.45%、16.86%,合计达到57.43%。 “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蒋谦透露,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443.98万千瓦,金风科技以109.5万千瓦占2440万千瓦。 66%,华锐风电108.75万千瓦,占比24.49%;东汽56.55万千瓦,占比12%。 这3家公司的占比达到了61.89%。 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在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呈现集中化趋势。 随着国家限制低端产能政策的出台,风电设备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