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专业镇战略过程中,广东注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专业镇制造服务体系。 例如,佛山乐从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家具在线定制和配送,打造享誉全球的专业家具小镇。 广东在发展专业镇的同时,还以专业镇为中心,带动其他城镇两化融合,促进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城镇信息化水平提升,缩小城乡差距。
珠三角通过重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点带面”。 邹胜介绍,2009年以来,广东以“四个100示范工程”推进两化融合。 到2012年,广东省将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制造数字化、节能降耗、清洁生产。 每个领域评估示范项目100个,其中,2009年在4个领域共评选出91个示范项目。
邹胜指出:“以示范工程效应为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生产控制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信息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9年7月,广东拉开“4100”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论证遴选序幕,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 2009年9月,组织专家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和实地考察,确定符合要求的示范项目。 目前,首批示范项目已全面评估,拉动效应初步显现。
金泽集团公司总经理叶速平认为:“在很多人看来,推进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用户不接受,市场反应不好等等。信息化的应用 建立最好的商业模式和使用模式。”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流程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徐为义告诉记者,公司充分利用IT工具,通过深挖ERP应用管理应用功能的价值,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制度、流程创新,扩大成本领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李烈林表示,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推动了技术和流程创新,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 陶瓷行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已经实现。
例如,装备制造业以电子及通讯设备、机床、汽车、船舶、重型机械设备等行业为起点,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装备制造业管理. 记者还了解到,广东将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核心,着力建设若干装备制造基地,带动珠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再如电子信息产业,以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为突破口,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着力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电元器件的关键技术瓶颈; 大力发展嵌入式和工业软件技术,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开发工具、面向行业的工业软件构建库等关键技术。
此外,汽车制造业大力加强汽车电子和嵌入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纺织服装制造业加大纺织特种技术研发力度,主要包括PLC可编程控制、提花面料CAD/CAM、印花激光织网CAM等。石化制造业加大绿色环保技术投入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控制设备,建立节能减排自动控制和监控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两化融合需要建立一大批服务和创新的共性平台,特别是促进珠三角两化区域一体化。 杨建初指出,建立两化融合平台,有利于整合标准化模块和资源,促进平台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大中型传统企业提供便捷的网络化公共技术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共享便捷服务。 、网络化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等服务。 他强调,公共服务由于资源集中,可以事半功倍。
记者了解到,广东打造两化融合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各类行业软件、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和面向行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和成套系统。 适合行业需求的产品。 以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服务;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通用技术服务平台等; 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不同环节,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选择具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的企业,搭建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质量。 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服务全行业的公共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推进行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部门自主发展,成为全行业信息技术支撑中心。
陈桂明介绍,东莞市积极为企业搭建舞台,着力做好“两信”融合平台和园区等载体建设,重点扶持东莞市区创意产业园区, 大朗创意产业园、虎门服装创意产业园、大朗灵山家具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推进东莞八大支柱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盛世商超(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共识 共建“东莞制造”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有关事项。 惠绍文告诉记者,佛山集中资源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应用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广东还依托行业中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 2009年7月,广东省经信委委托省机械研究所牵头,联合省内有关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成立“珠三角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 ,作为公共技术支持服务机构,为广东省两化融合提供创新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