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能交通大量采用无线传感RFID技术

   2023-04-20 工业品商城74
核心提示:北京邮电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平告诉本报记者,“在北京,无线传感技术在2000年后被‘智慧交通’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交通安全和 自动驾驶、停车管理、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传感器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据了解,目前,北京各大主要街道均埋设了感应线圈。 “只要有车辆驶过,线圈就会产生电磁感应,并将这种

北京邮电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平告诉本报记者,“在北京,无线传感技术在2000年后被‘智慧交通’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交通安全和 自动驾驶、停车管理、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传感器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

据了解,目前,北京各大主要街道均埋设了感应线圈。  “只要有车辆驶过,线圈就会产生电磁感应,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电脑系统。时间。” 北京市交管局设施处信号灯科科长马旭辉说,“去年长安街大修,损坏了很多线圈,交管部门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更新。” 长安街信号灯与基于相同无线传感器技术的视频监控器。”

据当地发改委刘银春介绍,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总投资8.8亿元。 效率提高 15%。

据介绍,北京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庆阅兵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交管指挥中心的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车流量、车流速度、上座率等运行数据,并自动检测各环路的车流量。另外,在北京二环上 路,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测量机动车尾气污染数据,对北京原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

2009年12月21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  2005年,市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80万辆。  “2010年,北京的交通流量目标是:五环内平均时速20公里,85%的市民通勤时间在50分钟以内。” 牵头制定《北京市交通发展纲要》的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郭吉富说。

“北京的历史文物古迹约占老城区的42%,道路不可能无限拓宽,智能公交是改善交通的唯一选择。传感网和RFID技术将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运输。” 前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吴建平认为,“智慧交通”建设将助力首都实现上述目标。

据了解,为传感器网络提供信息采集的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存储容量大、读取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非常适合用于智能交通、停车场管理。  “目前,假牌照、无牌照、黑车等问题还没有根除,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登记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车辆经过后 注册后,加载RFID电子车牌,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UID,芯片制作时,UID放在ROM中,不可修改,可实现防伪功能 .同时,标签可以远距离识别,无需停车和干预即可检查。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1月底,沪、苏、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正式开通联网。 高速公路网还实现了ETC互联互通。 搭载车载装置的车辆只需3~5秒即可通过收费路口,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