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局面长期不会改变。 燃煤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洁净煤技术中最具商业化潜力和污染排放控制成本最低的技术。 同时,由于煤种适应性强,也是吸收煤炭生产带来的大量煤矸石的最有效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发,同时引进了国外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通过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成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MW中压至30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系列锅炉,完全占领了我国火电市场和部分电力市场。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正在集结国内主要循环流化床锅炉科研力量,开展世界最大容量600MW超临界机组前期工作 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工程。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发电可使发电效率由亚临界的39%提高到42%,发电煤耗接近我国主要燃煤机组水平。 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扩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低成本治污方面的优势。 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将为我国节能减排、二氧化碳减排的洁净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是主要的一次能源。 煤炭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火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容量的70%以上,火电机组以燃煤机组为主。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 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的重要地位很难改变。
中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 但煤炭资源分布呈现严重的非均质性,大部分分布在西北,远离发达的东南沿海。 优质煤运往东南沿海,每年留下近亿吨劣质煤和煤矸石。 这些劣质燃料的经济合理利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同时,中国的燃料种类繁多,包括褐煤、烟煤、贫煤和无烟煤。 热值变化大,含硫量普遍较高(56%含硫量<1%。32%,含硫量>2%的占12%)。 因此,用煤发电已成为燃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面。由于燃烧室内气固混合和质量交换强烈,循环流化床煤燃烧技术强化了燃烧和传热,使装置能够实现中温稳定燃烧。 一方面,可以使用低热值燃料,850℃左右是石灰石颗粒最佳二氧化硫吸收反应温度范围,实现低成本脱硫; 同时,在此温度范围内燃烧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产生量,直接排放已经可以达到环保要求,因此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劣质煤燃烧的洁净煤技术 和低成本的污染控制。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增压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是先进的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 但前期投入较大,一些关键问题仍未解决。 现阶段只能做少量示范工程进行验证和测试。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粉炉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其发电效率已达到41%-43%,可作为我国电力的骨干机组。 但煤粉炉对燃料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同时必须配备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解决烟气污染排放。 相对而言,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其优良的燃料适应性和低成本的烟气污染治理,可以成为以煤粉锅炉为主的燃煤发电结构的有效补充。 特别是燃烧褐煤等劣质煤,优势更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和提高发电效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径。 对效率的呼声与日俱增。 研制300MW以上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课题摆在我国科研与工程的交界处。 作为新一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获得更高的供电效率,脱硫成本比烟气脱硫降低50%以上。 FGD)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for NOx Reduction)等效,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大规模推广的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商业化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