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运营商累计完成3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1609亿元,32.5万个3G基站建设已超过近10年累计规模的一半。 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手机用户累计净增9732.4万户。 在那一年,超宽带、RFID、无线视频、物联网等也开始进入产业化或市场酝酿阶段。
这一切,在展现无线通信市场巨大商机的同时,也让一向处于幕后的设备测试环节走入大众视野。 过去一年,国内相关检测机构业务量大幅增长。 而其伴随而来的“增值效应”是:国产通信测试设备的研发也获得了更大的推动力。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检测仪器产品还处于中低技术水平。 在TD-SCDMA产业化阶段,测试仪器环节曾被定义为“缺点中的缺点”。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仍受制于人,高端检测设备市场基本被国外占据。”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主任薛永刚告诉记者。
同时,他还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动未来热点无线技术相关测试设备的研发。 据他介绍,针对RFID技术,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迄今已投入2000万元用于检测设备的研发。 “该测试平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如果研制成功,将解决射频和协议的所有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2009年4月20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宣布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此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更多地承担着无线通信设备的型式认可测试任务。 过去一年无线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无疑增强了市场化举措的信心。
对于较早进入市场化背景的中国通信行业来说,设备检测领域“国家队”的转型,使得国内通信产业链在市场化方面实现了“闭环”。 同时,也意味着通信设备测试市场将由此进入更高质量的竞争阶段。
目前,国内多家检测机构都在努力完善服务内容。 例如,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在完成设备检测的同时,还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厂商逐步提升产品特性; 提供设备整改场地,免除厂家来回奔波之苦; 手机检测时间缩短至5~8个工作日等。 此外,据薛永刚介绍,该中心目前正在提升软件服务能力,目标是“让客户在任何地方打开网页都能看到设备检测到的状态”。
通信设备检测业务在区域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深圳,ICT产业目前占全市GDP的70%,已成为深圳的经济命脉。 但由于该领域缺乏国家指定的设备检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产业发展的羁绊。 因此,去年底,应深圳市政府要求,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决定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深圳实验室”设立于此。 至此,深圳ICT产业已经实现了从设备制造到设备检测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根据华为公布的2009年业绩数据,其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超过50%,而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5%。 一段时间以来,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也保持着高速增长。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应该对国内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有最直观的感受,因为它也接受这些厂商的国际认证和检测服务,让厂商的设备符合欧盟CE、美国的要求 FCC 等标准。 近五年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和检测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