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2008年多数工业继电器企业业务增长较为缓慢,部分企业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008年工业继电器行业整体增速不足5%。 2009年,经济危机对工业继电器主要应用领域——机械行业的影响并未消除,主要工业继电器企业业绩并未出现明显回暖迹象。 行业整体增速较2008年略有回升,但仍保持低速。 增加。
目前,工业继电器市场主要企业对2010年业绩增长预估普遍持谨慎态度,认为2010年经济环境有望在全球经济环境回暖及来自中国的投资带动下进一步改善。 大陆政府。 不过,经济复苏的速度及其对工业继电器行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不过,多数企业对2011年行业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2011年行业增速将在10%以上,有望恢复2008年之前的增长水平。
目前,中国大陆有大量的工业继电器制造商。 目前,中国大陆有200多家工业继电器生产企业; 其中,中国大陆品牌厂商约有180家。 目前大陆2/3的工业继电器企业位于华东地区; 除了宏发、明达、正泰、温特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大陆品牌企业的工业继电器年销售额都在200万元以下。
中国大陆主要工业继电器企业以外资品牌为主,其中日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处于主导地位; 欧美品牌和大陆品牌数量虽多,但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台湾品牌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较弱。 目前只有内地品牌明达和宏发进入前十。
欧姆龙和和泉这两家日本公司目前是工业继电器市场的龙头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为35%。 欧姆龙在工业继电器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占据近1/4的市场份额,远未摆脱其他企业。
JFUnited报告指出,日系品牌的突出特点是性价比高,这也是日系企业占据领先地位的关键优势; 中国大陆的国外品牌中,欧美品牌居多,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质量更好,价格更高。 目前,松川、安良、冠希等台湾继电器企业相继进入大陆市场。 企业在市场上表现一般,影响较小。 目前,中国大陆的工业继电器企业数量超过180家,但销售规模普遍偏小; 以明达、宏发为代表的专业继电器厂商在工业继电器市场表现不俗,产品主要面向中端市场; 以正泰为代表的低压电器厂商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普遍定位于中低端市场。
工业继电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中端市场。 目前,中端市场是工业继电器最大的市场,约占中国大陆工业继电器整体市场份额的70%。 大多数国外品牌和大陆主要工业继电器公司都瞄准了这个市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工业继电器企业,如欧姆龙、和泉、施耐德、ABB等,均定位于中端市场。 中端市场的客户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对价格比较敏感,对工业继电器的品牌也很在意。 因此,中端市场的龙头企业多为外资企业,品牌口碑好,产品性价比高。
目前高端市场的公司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是西门子和菲尼克斯。 西门子的主要产品是集成式中间继电器,比欧姆龙同规格产品体积更大; 菲尼克斯的产品不同于西门子、欧姆龙,属于自主创新产品。
低端市场的企业普遍销售规模较小。 在低端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有正泰、温特、德力西等,这些大公司在低端市场的销售规模远小于大公司在中端市场的销售规模。 低端市场企业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客户购买比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