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下同)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 年增长7.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4609亿元,同比增长7.1%。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514亿元,同比下降4.5%。 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10.3%; 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3890亿元,增长4.2%。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7511亿元,增长16.9%。 民营企业实现利润6849亿元,同比增长17.4%。
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68.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3.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化纤行业增长0.5%。 187.4%,石油加工和焦化行业同比出现净亏损。 1222亿元转利润820亿元,建材工业增长27.6%,化学工业增长9.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下降60.7%,钢铁工业下降4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1%。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下滑 5.5%,煤炭开采下滑 9.4%。
通用设备生产形势向好。 11月份,通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发动机增长166.8,其中汽车发动机增长2.9倍; 金属切削机床环比下降7.9%,增长24.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增长53.4%; 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65.9%,比上月加快19.2%,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增长21.2%。
专用设备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1月份,特种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 在工程机械产品中,挖掘机、压实机械和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67.1%、84.5%和19.6%,比10月份分别加快21%、27.3%和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受汽车行业强劲增长拉动,11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1.3%,同比增长27.6%。 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9.1万辆和133.8万辆,比10月份增长10.6%和9.1%,同比增长104.2%和133.8万辆。 96.4%。 第四次刷新。 截至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个月突破百万辆大关。 1-11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27万辆和1223万辆,同比增长41.6%和42.4%。 汽车出口形势有所好转。 11月份,汽车出口3.8万辆(年内单月最高水平),由上月同比下降30.1%转为增长14.8%。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信息,2009年12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6.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创2008年5月以来新高。 连续十个月处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整体继续保持向好的回升势头。 2009年12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项指数中,除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持平外,其他均有所上升。
生产指数为61.4%,比上月回升2.0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为2008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快速增长,企业生产量环比继续增长。 上升。 分行业看,除烟草制品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行业生产量环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新订单指数为61.0%,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连同生产指数双双升至60%以上的高位运行,表明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持续向好。 分行业看,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新订单增长强劲; 烟草制品行业、化纤制造和橡胶制品行业 行业市场需求有所下降。 调查显示,出口订单指数为52.6%,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上,但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表明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制造业出口阻力还是比较大。
从业人员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用工需求持续回升,增速略高于上月 上个月的。 从行业情况看,金属制品业、电机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6.7%,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 该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上涨,创近一年半以来新高,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制造、化纤制造及橡胶制品、造纸及印刷、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加工及焦化价格上涨较快。 调查显示,受近期煤炭、石油、化工品、有色金属、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影响,制造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 增加,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