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实施低碳经济。 模拟显示,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61.5万亿元(2005年价),2008-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7.82%; 能源消费总量42.28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6·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63。 全社会用电量7.3万亿至7.5万亿千瓦时,12年年均增长率约为6.7%,用电量弹性系数约为0.86。 届时,发电装机容量16.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78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4.8%。 其中,水电3.35亿千瓦、核电780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1.65亿千瓦,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左右的目标。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12年新增水电1.62亿千瓦,比2008年增长94%; 新增核电6900万千瓦,是现有水平的8.82倍; 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1.56亿千瓦,比2008年增长19倍,可见任务艰巨。
除了要增加这些非化石能源发电能力,还要建设智能电网。 由于风力发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大容量风力发电并网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如何安全稳定地大规模送出风电,也是对电网的一大挑战。 对此,只有通过智能电网,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大规模消纳、输送和利用清洁能源发电; ,合理,节约用电,实现节能减排。 这也是我国低碳能源对智能电网的必然要求。
纵观各国的经济-能源-电力发展道路,能源强度的下降伴随着电气化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都高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能源转化为电能使用,导致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强度不断下降 . 例如,日本从1965年到2005年,电能占最终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从1960年到2004年,美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了11.4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 百分点。 1980年至2006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了6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