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行间隔处都有一个叫做“智能终端”的小盒子。 设备的各种实时数据由其采集,通过院内光纤以太网由不同的控制系统按需选择,实现数据共享。 从而彻底打破了原有二次设备的测量、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专业界限,实现了数字化测量、网络化控制、状态可视化,实现了电网信息共享。 甚至夸张的说,只要进入电力系统的局域网,就可以远程监控这个变电站内的设备。
绍兴电业局负责人介绍,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全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大路变电站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基本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的技术要求。 用于智能变电站。 反映了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方向。 将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从管理层面扩展到生产层面,也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据绍兴电业局技术人员介绍,大路变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合二为一,减少了占地面积; 电流电压采集数字化,降低了高压强电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二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断路器、变压器等一次设备的控制回路全部实现数字化,简化了二次回路的设计和布线,并采用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介质,从而大大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 “这就像在变电站建设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从电气设备到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更快、更可靠、更智能,不像以前每台设备的信息都必须通过电缆传送到控制室 .这是一个设计创新。
据测算,一座应用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可减少设备安装、联调、运维培训等各项费用130万元以上。 电子变压器不需要硅钢片、变压器油、铜绕组和电缆等材料,可以节省大量资源。 同时,还可以减少改扩建工程的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绍兴电业局运行区技术员王磊模拟了一次常规的输电运行:“某线路由冷备转为运行。” 她在电脑上输入密码,按下按钮,站内的设备开始执行一系列操作。 操作:切换相关压板,合上隔离刀,合上断路器。 这一切无需人工干预,4分钟后,操作任务完成。 “以前,操作的每一步都要人工检查,完成这样的操作任务至少需要15分钟。现在,操作的中间过程由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要 管理设备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人为错误的可能性降低,操作时间也减少到三分之一。其高效率在处理事故或执行大量操作任务时尤为明显。” 王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