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是工信部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不断努力探索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各类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与促进的重要平台。 的工业现代化。 但随着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自主创新、节能环保、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对此,李毅中指出,以现有产业园区为载体,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这既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工业园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由大转大的重要举措。 以强为强,从而带动我国工业发展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李毅中指出,着力打造一批符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本要求、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示范基地,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而且 也提升了我国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带动和辐射作用,也将为各地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经验、新模式,有效带动和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国特色。
李毅中指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内涵,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自主品牌建设,把示范基地建设立足于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 二是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建设发展示范基地。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示范基地; 五是更加注重人力资源优势,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各类人才的基础上,打造发展示范基地。 通过创建工作,努力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中国制造”的推广地
李毅中表示,在首批示范基地设立的基础上,工信部将继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完善服务,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示范基地的创建和推广。 发展产业示范基地,按照国家和省(市)两级创建思路,引导和推进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李毅中指出,结合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充分体现六大要求 新型工业化道路; 充分体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两大特点; 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据了解,在地方推荐的基础上,工信部经评审论证和媒体公示,正式批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62家园区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基地”。
总体来看,首批62个示范基地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代表了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具有鲜明的行业和区域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区域分布看,除西藏自治区外,已有30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实现全覆盖,其中东部地区29个,占46.8%,中部地区16个, 占25.8%,西部地区。 17人,占27.4%; 从产业分布看,涵盖原材料(15个)、装备制造(25个)、消费品(8个)、电子信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14个)。 基地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重大产业的“排头兵”。
据了解,62个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规模和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主导产业产值平均占主体产业产值的70%。 公园; 产业发展程度较高,规模效益好,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4500万元/公顷,平均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平均劳动生产率81万元 /人; 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三废”排放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平均率 合规率为99.3%; 示范基地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3%,基地内企业普遍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人力资源培训、引进和使用体系较为健全。 此外,产业示范基地一般都有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