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公用事业公司有一些前瞻性的措施,但用户不会坐等灵丹妙药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 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仍需要政府的长期推动、资金鼓励和政策支持。 政府能够更好地理解建设和实施智能电网的要求,因为可以预见能源供应成本和弱点的减少。 这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意识到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的必要性。 有效的智能电网将监控发电侧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量。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和计算机控制所有家用电器,从而控制电器的能耗,节约成本。 一个由合适的软件支持的智能电网将帮助终端用户充分利用能源,在能源消费上更加智能。 能源需求也可以通过峰谷效应来控制。 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容纳“微电网”,提高用户用电的可靠性。
未来,用户还可以通过后院的风力涡轮机和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家中产生的多余电力反馈回智能电网系统。 然而,目前的波动仍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由于其不可靠性,个人用户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中可能只有不到 10% 会被反馈到智能电网系统中。
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重点抓好特高压电网多条线路开工建设、智能电网标准出台、智能电网试点扩大等工作 项目。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此前公布的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的特高压同步电网,以及 东北、西北电网作为输电端,连接全国主要煤矿。 电力、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强大电网结构。 届时,特高压线路及跨区域电网输送容量将超过4亿千瓦,可满足全国各电力负荷中心用电需求。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智能电网建设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
在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缺席。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战略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它是在政府的统一指导和支持下制定和推广的。 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也是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一。 中国的“智能电网”也必须成为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电力改造,包括电网的未来,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