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能源,为地球“减负”,成为每一个“村民”必须承担的责任。 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作出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受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我国电力供应长期以煤电为主。 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发展清洁能源的力度,但到2009年,全国煤电装机比重仍高达74%。 %,发电比重仍高达82%,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占全国排放量的40%以上。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调整权力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初步分析,要实现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清洁能源发电量必须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电力比重 发电量占总发电量必须达到40%。 一个或多个。
这就要求我国在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题——风能和太阳能,确保其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增速超过20%。 未来十年将超过20%。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2010年“能源·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表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分布式等特点,大规模并网会对电网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国家。”
以风电为例,欧美等国家投运的风电场装机容量较小,主要以分散方式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 我国风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比较集中。 预计2010年至2020年,我国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规模将占全国风电开发总规模的68%至78%。 由于这些风电基地所在地区大多负荷较低,风电无法就地消纳,需要大规模、远距离、更高电压输送至负荷中心。
目前,我国电网还不适应风电的大规模发展。 国家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电网,并网交换还存在瓶颈,制约着风电的统一利用。 实现风电规模化发展,必须在全国消纳风电,将“三北”地区风电输送到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
同时,如何协调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与其他常规能源的开发、电网的发展,成为决定我国新能源能否得到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大规模。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以保障新能源的并网、送出和获取,以及相关重大技术和政策措施的研究。 在风电外送项目方面,国家批准的风电场,全部按时并网发电; 风电收购方面,全额收购风电上网电量,配合国家可再生能源价格附加部署,及时足额结算电费。 同时,在风电功率预测和输电线路规划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正如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余义新所说,为推动新能源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肩负重任,时刻准备迎接更大挑战。
新能源不仅给供电领域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也势必在电网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适应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 于一新说,为什么要搞智能电网? 原因有很多,接受可再生能源并网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多元化电源需要并网,要求电网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经济、优质、友好、开放的优质电力服务,灵活接纳包括分布式在内的多种发电技术 电源。 成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原动力。
舒印彪表示,推进电网智能化发展是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纲要》。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智能电网不同,我国的智能电网与“强”这个关键词息息相关。 在我国智能电网路线图中,“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国家电网公司从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试点建设、关键设备研制、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有序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和试点工作。 在规划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试点实施、关键设备研发、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震惊世界 世界。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必将证明,我国电网不仅能够满足新能源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作为龙头带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