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成功应用于陕西省精准农业

   2023-04-28 工业品商城78
核心提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优势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系统”实施以来,主要对西部地区的优势农产品如苹果、猕猴桃、丹参、 瓜类、番茄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西部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特点。 集成与典型应用示范,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成功应用。 这种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环境的先进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优势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系统”实施以来,主要对西部地区的优势农产品如苹果、猕猴桃、丹参、 瓜类、番茄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西部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特点。 集成与典型应用示范,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成功应用。 这种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环境的先进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单位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利用多年在传感器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开发了能够实时采集大气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的传感器网络节点。 系统由感知节点、汇聚节点、通信服务器、基于WEB的监控中心、农业专家系统、交互式农民生产指导平台组成。 该系统已应用于安塞、杨凌、炎凉日光温室西红柿、甜瓜、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商洛丹参等设施作物。 众多传感节点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环境信息,以自组织网络的形式发送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GPRS上传到互联网上的实时数据库。 农业专家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生产指导建议,并通过短信通知农户。 该系统还可以远程控制温室内的滴灌、通风等设备,根据专家系统的建议,实现温度、湿度等自动化管理操作。 西北农林大学面向西部优势农产品精准生产需求和西北地区重大农业设施环境特点,研究西部优势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和精准量化管理指标 以苹果、奇异果、甜瓜、西红柿和丹参为代表。 建立了上述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数据库。 针对优质果品产业和中药材的精准化管理,产区气候数据生成模拟模型,以温度和光照为主要驱动因素的生长过程模拟模型,主体动态发展模型 建立了丹参茎叶年龄、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模型。 

通过技术组装配套,制定了6套主要农作物精准经营技术规范,建立了蔬菜、苹果、猕猴桃、丹参等6个示范基地。 通过精准育苗和水肥管理,生产效率提高了11%。 与常规果园相比,苹果精准示范园产量提高12%,优质果率提高8%,投资减少17%。 亩增效益合计1215元; 示范园增产15%,优质果率提高10%,投资减少16%,综合增效1500元/亩。 相关技术已辐射2万余亩,累计增加效益7000万元以上。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