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电产品的利润率很低,如果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很大,因此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稳定外需的政策。” 中国机电商会会长张玉京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表示。 他说,据他介绍,今年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有所回升,但主要原因是客户补库存和外商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的炒作, 外需并不是真正的反弹。 1月份数据还显示,我国机电产品贸易顺差正在缩小。 今年整体预期乐观,但不确定因素仍较多。
据机电商会项目协调部主任韩生建介绍,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期限很长,包括通信、电力、石化等行业。 完成整个收汇过程,短期需要1-2年,中期需要2-4年,最长需要7-8年。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战胜竞争对手、在被占领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至关重要。 2009年全机电产品合同额900亿美元,目前在手订单1500亿至2000亿美元。 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每升值1%,公司将亏损120亿元。 如果升值到 5%,将损失 60-700 亿美元。
“这样的亏损不仅企业难以承受,而且汇率升值会造成叠加效应,与欧美、韩国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将失去竞争优势。短期内 ,它会吃掉公司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韩生建说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0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出口625.09亿美元,增幅 27%,进口434.98亿美元,增长66.1%。 机电产品贸易顺差190.1亿美元。 ,同比下降17.1%。
美的集团NEC副总裁王振刚作为企业代表表示,近期出口回暖是由于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下单急切,而真正的经济复苏尚未到来。 今年春节后员工返岗情况并不理想。 往年1500元的工资,现在已经接近1800元了。
而北京电机厂副总经理张振勇表示,公司才松了一口气。 2007年、2008年每个季度都要谈价,压力很大,但现在公司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 机电企业出口下降30%至40%,北京电机厂出口比例也从2009年的60%下降至40%。
张振勇认为,国际竞争的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竞争力,二是国外企业往往同时持有期货项目和金融工具,使其面临的风险较低,实力较强。 国外集团公司数量庞大,这就导致了我国机电企业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解决出口企业订单萎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 目前,机电外贸企业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经营环境依然十分复杂。 机电企业希望今年稳出口措施能够延续。 他们特别希望国家保持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稳定,研究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加快发展金融避险工具。
机电商会刘春会长也强调,今年除了政策之外,还需要推出更多的金融避险产品。 现在虽然有相关的产品,但是价格还是很高的。 希望进一步降低利率,增加新的投资。 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