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构建的现代舆论传播平台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活。 2008年6月,胡主席在人民网调研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胡主席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沈明才代表认为,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对弘扬社会民主、促进科学发展、监督行政权力、迅速凝聚网络舆论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建议建立全国联动的“网络政治”运行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在促进社会民主、实现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问政”网络平台及相关运行管理制度,让群众网上表达积极性高涨与干部相互关注意识增强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现阶段应考虑建立全国联动的“网络政治”运营体系,提高网络政治的运行效果和效率。
首先,要建立覆盖全国的“互联网问政”网络平台体系,让各级各地区的互联网在各自的分入口之外,也能有一个主入口,使 “网上问政”可以以网民熟悉的形式,找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正确入口; 这样一来,政府举办的“政治问询”活动的信息也可以为更广泛的网民所了解。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国性的“网上问政”网络平台系统,再与各省、各部委网站链接,层层链接,形成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 “网上问政”入口。 权威的入口让网友们可以通过这个权威的总入口轻松找到他想到达的地方,不至于迷失在网络上。
截至2009年底,全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 依托互联网这个大平台,网络政审、网络监督也风起云涌。 可见,互联网的运用,为传统政治与民意对接创造了条件,开展了第三方特别是公民监督,为“问政从民谋划”创造了便捷渠道, 形成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美好生态。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世界公认的信息产业又一次信息化新浪潮。 应用前景巨大。
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向科技界指出,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 ,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 力...要着力突破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关键技术,尽早布局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引擎” 》,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
沈明才代表认为,有必要尽快制定并逐步完善“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 在国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通过物联网惠及信息化,将是行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进程更现实的突破口。
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为了确保我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拥有话语权,国家首先要尽快着手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体系。 “卖设备不如卖标准”一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黄金商业法则。 标准体系的制定应成为我国迎接物联网时代的首要准备工作。 如果不能尽快制定一个标准体系,就会带来人与物、物与物、平台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和效率。 物联网行业发展得越快,后续问题解决起来就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