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继续发挥成熟的水电技术和经济优势

   2023-05-05 工业品商城266
核心提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我国国民经济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五个指标来评价 对货物总增加值、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影响。 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期。 在我国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过程中,既要以工业附加值为重点,又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我国国民经济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五个指标来评价 对货物总增加值、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影响。 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期。 在我国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过程中,既要以工业附加值为重点,又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金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科学发展道路。 污染。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除了要努力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外,还要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清洁能源,尽可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在终端用户中,大力推广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减少终端直接使用煤炭,建立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大力推进电力,包括清洁能源向电能转化和化石能源向电能转化。

清洁能源包括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和非电能清洁能源。 其中,非电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燃料等,总体规模有限; 清洁能源多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主要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等。 显然,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是发展的主流。 在化石能源消费中,在满足能源总体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煤炭产量,控制在煤炭发展上限,同时提高煤电比重。 煤电、燃气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同步发展,可以满足我国全社会的电力总需求。

2010-2020年,我国要着力加大水电、核电、风电开发利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开发和示范储能新技术,努力提高 新能源供应的清洁度。

未来水电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等问题。 研究表明,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水电开发规模需达到3.2亿至3.5亿千瓦,水电贡献率 使我国清洁能源结构超过50%。 我国核电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未来核电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管理体制机制、核燃料供应、核科学研究水平、场址资源规划与保护等。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15%的目标 ,核电规模需达到70-8000万千瓦,核电对我国清洁能源结构的贡献率约为30%。 风电是目前除水电外技术最成熟、成本最接近常规能源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我国风电发展仍面临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价、风电并网技术与规划、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技术自主创新等问题。 到2020年,我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相对合理的风电装机容量为8000万至1亿千瓦,约占清洁能源的10%。 太阳能发电技术基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性。 近期,屋顶并网系统将主要在大中城市发展,地面光伏电站近期将重点示范,努力推动技术成熟和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至2000万千瓦。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以“三网”(华北、华中、华东)电网为核心,与东北、西北、南方电网直流互联,主要煤电并网 基地、水电基地、核电基地和可再生能源。 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强大智能电网。 跨区域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容量超过4亿千瓦,其中特高压电网超过3亿千瓦; 部署了大量电动汽车充电站。 抽水蓄能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最佳条件。 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实验室示范和应用示范项目的起步阶段。 到2020年,抽水蓄能建设规模达到5300万千瓦左右,不仅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还将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2020-2030年,核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太阳能发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我国能源将进入低碳增长阶段,新型储能技术将逐步大规模推广应用。

到2030年前,我国将继续发挥成熟的水电技术和经济优势,保持水电在我国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超过40%,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6亿至4.2亿 千瓦。 核电技术成熟,核电在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达到40%,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至2亿千瓦。 陆上风电继续规模化发展,海上风电技术日趋成熟。 到2030年,风电开发规模将达到1.5亿至2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 预计到2030年前后,太阳能发电将具备成为战略能源的资源、技术、成本和环境优势,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至7000万千瓦。 继续发展抽水蓄能,2030年装机容量达到8400万千瓦左右。储能新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降低,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占比 已经达到了20%以上。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