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建立了相关园区和产业联盟。 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 此外,规划意识和协调机制薄弱,突出了产业规划难以形成、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局面。 .
二是缺乏标准规范。 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涉及多种技术,导致涉及的标准很多,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 随着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将导致整个物联网行业的混乱。
三是缺乏核心技术。 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深化发展,并通过增加新的功能,具有物联网的特征。 但这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很难形成核心技术。 将导致行业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无保障; 标签等设备成本过高,从而拖累了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四是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虽然有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对“物联网”的应用需求还很低,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积极性。 缺乏大规模的产业应用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瓶颈。
第五,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次。 在每个级别,可以提供各种技术选项。 因此,在未来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极为关键。 尽管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整个行业尚未出现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引领物联网的发展。
六是产业链不完善。 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均已跻身于世界前列。 但产业链其他环节相对缺乏,导致前期成本高。 产业链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