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生在 1965 年、1980 年和 1995 年左右,以大型机、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 这就是著名的“15 年周期定律”。 在当前的“15年”中,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物联网”。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物联网这个名词认识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和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又是什么关系呢?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nnected”,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将任何物品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联网 受到监控和管理。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到了“物联网”,但当时这个新概念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与网络国际会议指出,传感器网络是下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积极响应IBM CEO彭明盛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并将其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引发了对“智慧地球”的追求。 世界各国的物联网。 在中国,“物联网”最早被称为“传感器网络”。 我国传感网发展起步较早。 中国科学院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并投入了数亿元。
但“物联网”真正引起中国公众关注是在去年8月。 2009年8月7日,在得知国内传感网核心技术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后,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掌握 核心技术。 在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中,需要更早地规划未来,更早地突破核心技术。 至少可以尽快做三件事:一是将传感系统与3G中的TD技术相结合; 二是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感器网络建设。 三是尽快建立中国传感器信息中心。 随后,11月3日,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 在这次演讲中,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个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要求“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尽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 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引擎。”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仁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开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明确其新的发展方向,并制定新的政策支持这些技术。 ,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明确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态度与各方竭诚合作。 当万物与人都“物联网”时,手机有望扮演“遥控器”的角色。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时代。 一直以来,物联网因为没有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意义非常深远。 那么除了概念性描述之外,还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呢? 让我们来看看刚刚在青岛诞生的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 在不久前的海尔集团科技大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款“物联网冰箱”,为家电行业勾勒出了“物联网”时代的第一幅真实图景:想做一顿美餐,但 不知道楼下的超市里有什么食材? 没关系,冰箱本身就可以和超市通讯,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控整个超市的商品信息; 食物种类那么多,应该怎么选择呢? 不用想,冰箱会把你的习惯和喜好“告诉”食物,让食物合理组合,为你提供健康营养的膳食计划; 冰箱里塞满了东西,找保质期太麻烦? 没关系,食物和冰箱可以对话,食物的特性、产地、保质期、冰箱都是众所周知的,你只需要接收冰箱反馈给你的信息,让你的 自己喜欢的决定……此外,这款“物联网冰箱”还具备网络可视电话、浏览信息、播放视频等多种生活娱乐功能,让冰箱这个原本只是家电的产品,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产品。 生活娱乐中心。
这些曾经在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都真实地出现在了现实生活中。 这就是继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如果说互联网连接到每个人,那么物联网就是连接到物,连接到人。 事实上,物联网的一些应用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电子病历、门禁系统等。 未来,物联网将应用于交通、家居、环保、政务等各个方面。
目前,“物联网”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是移动通信运营商。 移动通信运营商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物联网的所有终端设备,包括RFID标签、阅读器和无线传感终端,都必须通过网络“互联”,终端采集的数据必须以无线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上, 被分享。 而移动运营商提供现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无疑成为“物联网”的网络支撑体系。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业务与人与人交流业务的比值将达到30比1。 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通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