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去年年底,西门子也推出了低成本X光机等医疗设备,并表示未来40%的业务将以基层医院为主。
在高端市场,GE占有50%以上的份额,西门子仅次于GE,后三者被飞利浦、东芝、岛津控制,五家公司控制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 现在两大巨头转而发力农村基层市场。
马思礼告诉记者,目前中国3600多家城市医院基本配备了CT等医疗设备,其中不少与GE有合作。 但还有7万到8万家基层医院,这个市场更广阔。 GE显然意识到仅仅占据前三名的医院市场是不够的。
截至2008年底,国内县级以上医院拥有CT机6800多台,但国内二级医院配备CT机的比例仅为38%。 如果不考虑村卫生室等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实际需要的医院数量也在2万左右。 GE已经开始招募500人的团队,负责基础医疗的推广。
GE医疗集团全球副总裁高思伟对GE的草根战略做了规划,“普通产品和高端产品的投资比例保持一致”。 换言之,草根市场将占据GE Healthcare的半壁江山。
2010年,GE医疗在中国的预估收入为1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20%。 在全球市场,GE的增长率仅为6%,可见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这也是GE向草根市场扩张的主要原因。
CT设备的投资包含了后续服务等一整套体系,因此各家公司一直对价格守口如瓶。 以中端16排CT为例,国外品牌价格普遍在500万元以上,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普遍在300万元以下。 低端设备的国产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但是,这种价格优势并不能转化为使用优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医院的使用中,国外设备收费普遍高于国产设备。 然而,医院的逐利方式导致国外高价设备反而占据了市场。 低端双排CT机国内产品份额约为10%,而6排CT机国内产品份额仅为6.67%。
而这一次,GE 的杀手锏是价格。 一位内部人士表示:“GE的低端产品价格将是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与国内产品相比,价格将非常有竞争力。”
GE对发展草根市场充满信心。 马斯利认为,GE有能力将其他领域的优势带到医疗设备上。 “我们在中国有很强的品牌,在医疗、工程、机车等方面与国内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