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采用5.8GHZ产品。 交通运输部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并逐步进入颁布和推广阶段。 本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整合了微波电子标签和非接触式IC卡两种资源。 IC卡用于费用结算。 该方案有利于ETC车载设备与ETC车道和MTC车道两种道路资源的兼容,使ETC系统有利于网络化高速公路的逐步推进。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采用这种“双芯片”混合系统,在快速公交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优势。 也就是说,RFID的RSU和OBU之间的高数据传输速率对于提高车速非常重要。 超速通过收费站没有实际效果。 达不到欧洲原先推行的5.8GHZDSRC系统的预期。 此外,车载识别单元(OBU)的价格较高,而且还受到卡内电源使用寿命的限制,给运营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另外,上述5.8GHZ有源无源标签仅限于联网高速公路的应用。 在一些城市,区域性应用的ETC系统用915MHZ无源无源标签取代了已经使用的5.8GHZ系统。 另外,5.8GHZ系统很难看到其他智能交通系统有多少衍生应用的机会。
一些已经实行RFID系统年费管理的城市,为每辆“年费车”发放了不可拆卸、不可修改ID号的无源无源电子标签。 作为车辆的唯一识别标志。 实现“年费车”、一车一卡,彻底堵住利用“套卡”方式窃取年费的漏洞,确保监管严格、交通畅通。 在此基础上,路桥管理部门也可以获得高比例的加费。 在某沿海城市,已经发放了10万到20万多个无源电子标签作为“年费卡”。 已顺利运行数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大标签的宣传使用,远高于一些人流量大的高速公路的流通量。
在具备“区域封闭监管”条件的中小城市,宜推广这种行之有效的年费车辆管理模式。
监管方式与上述年费车辆的身份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 每辆具有合法身份的出租车都被发给一个唯一的不可篡改的RFID标签,可以证明其身份。 该系统已在广州和成都推广。 使用它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已推广RFID年费管理的城市,出租车身份动态自动识别系统也可作为年费管理系统的衍生子系统应用。
在已实施“地方年费车辆识别监控系统”并具备全车装卡条件的城市,该系统还可推广到车辆养路费征收、年检、运输管理等领域。 需要共享车载电子标签媒体,构建共享动态信息资源库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逻辑扩展到政府机关、企业、公共停车场、居民的门禁控制 社区管理为涉车治安防控领域的动态监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现对出行车辆的高效交通引导。 通过出行车辆在交通参与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可以优化其行驶路线,利用交通引导信息避开交通拥堵区域。 使交通流的运行更加均衡,使整个路网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知道,当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作为交通诱导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时,系统需要让交通指挥控制中心随时获取整个路网的准确交通分布、流量信息 车辆的速度,以及交通的顺畅性,以及由 提供的信息 这将生成最佳的交通引导信息。
利用RFID技术服务于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如果车辆的RFIDOBU实现每辆车的“个性化”,路侧设备(RSU)采集车辆数据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 可以获得。 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数据利用更加有效。 与传统的通过“地埋线圈”感知车辆信息的方式或“视频检测”的方式进行车辆检测相比,通过识别电子标签统计过往车辆数量的方法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基于RFID采集的数据的相关性还可以用来准确检测整个车流的“群速”。 这一点很重要,交通流的“群速度”可以直接反映交通拥堵情况。 利用车辆ID号的唯一性,可以简单地测量车辆从一个RFID检测点经过另一个检测点的时间差和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差(两个检测点的埋藏位置已知 ) , 所以距离也已知) , 从而可以判断表征该路段车流运动的“群速度”。 通过收集和平滑附近路段上的几个车辆电子标签的信息,可以更准确、更仔细地描述这些路段。 交通运行情况,使得交通诱导信息的发布更加准确及时。
此外,另一种设想的用途是:通过应用有源RFID车载设备与RSU进行双向数据交换,RSU安装在车辆沿线的位置将传输交通发出的引导信息和其他交通信息 指挥和控制中心通过 RSU 到车辆。 在“数字地图显示仪”中,RSU将其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信息嵌入到下行信息中,映射到数字地图上。 该系统可称为“离散”数字定位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在局部地区起到一些GPS的作用。 同时,车辆还可以根据交通指挥控制中心通过RSU发布的引导信息,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引导,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引导的目的。 下行可以通过RSU同时发布路况信息和重要信息(包括临时交通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