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研发、生产和应用的企业和机构有1688家,其中MEMS(因在iPhone(手机上网)上的成功 )和Wii等产品)已经有50多家企业开发和生产广受关注和大力发展的产品。 我国传感器与国际水平相比,新产品开发仍落后国际水平5-10年,量产技术落后10-15年。
传感器解决了“向上”的感知和监控问题。 要实现控制,需要“向下”的执行器(如阀门等),实现完全的“管控一体化”。 执行器也是物联网讨论中经常被忽视的部分。 其原理和分类与传感器基本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传统传感器(包括执行器)是物联网行业关注的焦点,但笔者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是“联网”和应用。 传感器是“点”的问题,而不是“面”的问题。 领域的落后不会对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争夺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努力起到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传感器网络研究界普遍将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视为感知层。 传感器网络既然是“网络”,就应该属于传输层,但是一些集成了传感器的传感器网络应该属于感知层,所以笔者认为传感器网络介于传输层和感知层之间。 如图2所示的ESN(Environmental Sensor Networks,环境传感器网络)、OSN(Object Sensor Networks,物体传感器网络),以及上面提到的VSN、BSN,都属于“二合一”感知层。 另外,RFID实际上是一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的“二合一”技术和应用。
上一篇文章在讲DCM的划分时提到传输层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 目前业界在谈到物联网的时候,往往会说到很多无线通信方式,比如RFID、传感器网络、3G等,属于无线通信的范畴,尤其是大家对3G寄予厚望 技术。 笔者认为,目前的两种通信方式在物联网行业中可能起到同等重要的互补作用。 主要是有线通信。
毫无疑问,有线通信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但无线通信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下面我们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做了一些分类,可能对大家在物联网实际应用中考虑选择哪种技术有所帮助。
有线通信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短距离现场总线(Field Bus,包括PLC电力线载波技术)和中长距离(WAN)广域网(包括PSTN、ADSL和HFC数字电视电缆等) .).
由于现场总线种类繁多且部署规模庞大,因此很难对通用网络协议进行标准化。 在工业信息化、楼宇自动化等工业应用中,一般需要物联网软件和中间件(如方方的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中间件)通过软件总线(如MQ、ESB等)加上适配器(Adaptor)实现高 效率互联。
现有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都是中长途有线网络,可以利用物联网业务。 还有一些未公开的覆盖全国的专网,其规模与这三网相当,如公安系统的专网。 据说国家电网的专网比有线电视网还大。
物联网应用中有线广域网的缺点之一是众所周知的 IP 地址不足问题。 在IPv6全面实施之前,这个问题将限制有线网络在物联网服务中的使用。 无线广域网可以通过发送一张SIM卡(手机ID号)解决每个智能对象对应一个ID(号码)的问题。 尽管如此,中国电信、歌华有线等有线网络运营商也有着宏大的物联网商业计划。 比如在智能家庭网关(Home Gateway)领域,基于机顶盒的部署,歌华有线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