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

   2023-05-11 工业品商城99
核心提示: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被人类创造出来后,机器人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工业、电气电子工业、橡塑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等诸多领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占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

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被人类创造出来后,机器人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工业、电气电子工业、橡塑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等诸多领域。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占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1%,金属制品行业占8%,橡塑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 分别占7%,食品行业占7%。  2%,其他行业占15%。

据了解,国际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标配,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有瑞典的ABB、日本的FANUC和Yaskwa、德国的KU-KA、美国的Adept Technology、意大利的COMAU。 这些企业已成为所在地区的支柱企业。

目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  2004年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机器人占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的一半。 其他欧洲品牌的机器人,如ABB、KUKA、COMAU等,占据了另一半市场。

0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7000台,年销售额增至28.7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  2006年我国新装工业机器人达5770台,2007年为6581台,2008年为7500台。截至2008年底,我国拥有工业机器人31400台。

仅对比汽车行业每百万生产工人的机器人数量,日本1710台,意大利1600台,美国770台,英国610台,瑞典630台,而我国不到90台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 相对落后的国家。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每一个机器人供应商都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9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 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多个品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

尽管机器人产业化呈现出燎原之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除了制造业水平低下的诸多历史原因外,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理解和定位也存在更多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较差。 我国虽然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质量、产品系列、批量供应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导致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中国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虽然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从事机器人的研发,但尚未形成规模,缺乏市场品牌认知度,机器人市场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压力。 国外机器人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通过整机降价策略吸引国内企业购买,高维修备件策略逐渐占领中国市场。

其次,认识不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政策较少。 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 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应该从国家层面来认识。 这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据了解,战后日本对机器人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 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科技产品,应该与新能源领域的电动汽车相提并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李瑞峰说:“如今,已经有一批机器人企业自主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机器人产业化开发。可以预见,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很快成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存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