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告诉记者,过去用于输变电的晶闸管完全依赖进口。 现在,我国可以制造技术含量高的6英寸晶闸管,而发达国家只能制造5英寸晶闸管。
中国不断壮大的输变电设备企业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2009年,塔吉克斯坦220kV、500kV成套工程总承包项目提前一年完成 ; 500KV及以上高端输变电产品连续三年大批量进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市场...
中国最大的高压、特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企业集团,中国电气工业百强企业之首——中国西电集团,始终专注于自主研发和 开发和自主制造。 国际竞争舞台。
据介绍,西电集团产品已远销德国、阿联酋、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香港拥有长期稳定的高端客户; 交钥匙工程。 近三年,外贸出口创汇持续增长,2009年突破3亿美元大关。
南瑞吉宝以独创的领先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短短四年时间,已成功进入海外33个国家和地区市场,300多个海外项目采用了南瑞极宝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目前,南瑞在中国220kV及以上继电保护产品市场占有率约45%,远超ABB、阿海珐、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际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总和。
张国宝认为,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三大因素。 一是市场因素。 广阔的市场需求为输变电设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为攻克技术难关,许多输变电设备企业往往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形成分散力量合力。 三是依托重大项目。 特高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我国输变电技术进步提供了实践平台。
“在用户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我国多项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电网企业支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自主化,使特高压输电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提供了 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国内制造企业。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以工程建设为依托,全面牵头装备研制全过程,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由专家委员会、科研、设计、制造等部门组成。 、检测、建设、运营单位、大专院校。 常态化的装备研制工作体系,打破了业主与厂家、厂家与厂家之间的技术壁垒,集中精力进行开放式创新。
业内专家认为,特高压装备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依靠工程化、业主主导、专家咨询、质量和技术全程把控,确保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顺利实现 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改造设备。 本土化,这一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2009年10月召开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高度评价了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美国电力公司的Navi Butt认为,“代表了当今世界输电技术的制高点”。 “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成就,也是电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国际大电网组织秘书长科瓦尔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正在引领世界电气工程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