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联手投入巨资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来束缚这个新兴产业的一些技术和经济问题更加突出。
22日,国家能源局节能与技术装备司副司长黄莉在北京出席活动时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 去年,国家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是针对国内风电整机组装厂的快速扩张。
她指出,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部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家鼓励风电设备关键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近日,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与会的风电行业人士表示,中国的风电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买来的。 这些技术适用于欧洲的风电环境。 如果不改进,将直接使用。 对中国电网的影响。
我国目前有83家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大部分为组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这些公司中有哪些公司拥有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的设备? 有些设备质量问题在使用之初可能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几年后就会出现设计和工艺上的缺陷。
对此,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位中国政府高级官员质疑称,中国土地风沙大,造成风力发电机磨损,将缩短设备本应20年的使用寿命。 此外,一些超大型风电基地涉嫌“形象工程”。
不过,风电专家、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平说:“玉门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发电没有受到风沙的影响。 “这几年。虽然风电机组叶片表面磨损较多,但对发电效率没有影响。”
除了国内风电技术薄弱外,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不相适应、风电消纳市场刚刚起步、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困扰着快速发展的中国风电产业。
专家表示,中国的风电发展模式与国外完全不同。 国外采用小容量分散开发、就地消化,而我国大容量集中开发、电能远距离输送,电源远离负荷中心。 这就要求在引进国外风电技术时,不能抄袭,要充分考虑技术国产化问题。
从事风电产业技术研发的兰州交通大学教授董海英表示,我国发展风电最大的问题是电源建设与电力结构不匹配。 电网。
对于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永平指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与传统能源竞争的问题。比如质量和价格等。” “外送的风电可能会影响消费领域,包括税收、经济利益。”
作为技术最为成熟、规模化开发和商业化发展的新能源,风电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爆发式发展,装机容量年均增长超过100%。 2009年8月8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风电项目。 同时,内蒙古、河北、东北、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也计划建设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迄今为止,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5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