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前从国外引进的DCS系统有20多个型号近3000套,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 有些系统是专用的,随主设备一起进入我国。 例如,一些造纸厂的控制系统,如Measurex ODX,可能会随着造纸的主要设备进入我国。 大多数DCS是直接进入我们国家的。 另一个例子是Continental 的系统6000,它是一个集成的DCS 系统。 回路控制器用于过程控制,人机界面采用PARAGON软件作为监控软件。 使用PC的串口连接plc和hmi。 同一厂家有几种不同类型的DCS,它们是由于系统升级或系统规模不同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系统。 把同一个厂家放在一起,观察几个DCS系统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用户拥有以下系统数十套:TDC3000(TDC2000、R150、S9000)、μXL、(CENTUM)、I/A(SPECTRUM)、DEC被COMPAQ合并,停产5年。 不仅机器不生产,连芯片也不生产。 如果这样的DCS还是进口的话,备件会变得非常困难。
另一个例子是操作站使用的硬盘。 与硬盘的接口大多为ST412接口(如ST225、ST4096、ST4097、XT1085等)或IDE接口。 这种硬盘体积大但容量小。 现在已经停产很多年了。 当操作台的硬盘损坏时,原装硬盘就很难买到,只能换一块与原装硬盘同系列的BIOS稍作改动的硬盘。 购买少量带有SCSI接口的硬盘更容易。 还有低分辨率的 CRT,一般有 RGB 输入。 目前市场上的CRT不能与大多数DCS操作站连接。 一旦CRT出现故障,操作站将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是在连接转换器后,将电流监测器连接到DCS操作站,显示DCS系统的信息。 再比如ARCHIVE磁带机和TEAC软驱是买不到的。 寻找旧产品可能很困难。 即使找到了,也未必能够使用。 比如硬盘还需要低格或者初始化。
如果还想继续使用原来的操作台主机,还需要加装兼容的硬盘、CRT、键盘等。对于80年代进口的DCS,有时连DCS厂商也无法提供一些零配件。 有时可以供应,但到货时间太长,不能满足紧急要求。 它的价格可以说是天价。 因为这些组件的DCS厂家也是从第三方采购的,所以也需要寻找,所以交货期很长。 硬盘、CRT、磁带机等每一个部件都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 如果换主机,需要几十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