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表计最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智能”二字。 不仅仅是将仪器、传感器、通信系统简单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系统。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通过一些软件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采集和管理公用事业的计量数据。
一个智能系统,它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别故障。 在客户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应能及时通知客户,并具备自动处理故障的能力。 它能够评估所有受停电影响的区域,并找到其他传输能量的最佳路线,从而减少受影响的区域。 它还应该能够确定故障设备的确切位置并将详细信息报告给服务人员。 新的智能系统还会尝试告诉维修人员需要带什么工具,如果维修部门没有所需的配套工具,它还可以自动与供应商或其他业务部门协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十年,发达国家将逐步推广智能表计项目,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也将陆续开展此类项目。
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涵盖电、气、水和热计量的智能电表安装计划。 其中,在智能电表方面,2020年完成80%安装,2022年完成全部智能电表安装。 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计划相比,欧洲多国实际上制定了更为紧迫的时间表。
预计全球将安装20亿只智能电表,其中美国1.5亿只,欧洲3亿只,中国3.5亿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少量智能电表; 除这些国家外,其他国家共需要安装12亿只智能电表。 虽然这些国家目前还没有列出具体的安装方案,但这并不能阻挡发展智能表计的大势。
目前,美国正在着手编写修订版的《京都议定书》。 这一修订版的《京都议定书》将得到联合国的广泛支持。 因为更换发电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很多国家都在考虑发电,而通过智能电表监控用电量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出路。
智能表计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新兴产业。 它不仅可以带动计量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手机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智能表计的实施是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契机,将为智能表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