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20年前,我国电网还只是以省为单位,如今已发展为全国联网。 但高度联网后,电网的抗风险能力会减弱,尤其是大功率、高压电机启动时,很容易对电网造成冲击和扰动, 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直接威胁。 必须使用电机控制装置来实现电机的平稳启动,俗称“软启动”。 “软启动”不仅要解决电机在启动过程中需要较大启动转矩的问题,还要解决启动过程中对电网电压的冲击,涉及电机、微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包括工控设备、节能设备、电气设备、传感器仪表等60多种产品,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
2000年前后,襄樊市一批科技人员看中商机,开始研制相关产品。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已涌现出50多家相关企业。 其中,电机启动及控制产品总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70%。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襄樊大理工控公司、湖北万洲电气公司、湖北追日电气公司。
几年前,几位研发人员从襄樊搬到孝感,成立了湖北大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
在“软启动”领域,国外强者早已进入中国市场。 其中,设计制造能力最强的有3家公司:德国西门子、美国ABB、日本东芝三菱。 德国西门子拥有超大型同步电动机和软启动器的独家设计制造能力。
据追日副总经理高新建介绍,追日于1997年发明了高压液体软启动器,并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 成功的关键是产品性价比高,适合国情。 以前在国内建设一个大型专用变电站使用国外的软启动设备需要2000万多元,而使用类似的追日设备只需要200万多元,大大节省了 投资。
他介绍,在细分市场方面,万州公司主攻建材和化工市场,旭日公司主攻造船、管道等领域,达利公司主攻冶金和建材市场。 虽然在某些分支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但襄樊企业的技术原理相同,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与国外大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存在差距。
李兴富认为,目前国内软启动行业低端产品技术已经成熟,每年市场需求约30亿元,趋于饱和。 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在低端产品技术领域的优势,加快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着力开发与国家标准相适应的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和产品。 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战略发展智能电网。
万州电气董事长赵士云表示,“软启动”是随着工业化而兴起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软启动”只是这一新型产业诞生的起点,支持行业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时代的发展,“软启动”产业应破茧而出,转型为“电控节能产业”。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战略,但由于风电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对我国薄弱的电网造成影响,电网不愿并网。 智能电网的发展将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难的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到2020年,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规划新建特高压变电站61座,变电容量约5.8亿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