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仪器仪表行业出现了三个意想不到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约顾问席家成近日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回暖低于预期,利润回升较快 比预期的要好,本土企业的承受力比预期的要强。”
在不久前召开的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五届四次(扩大)理事会会议上,席家成分析了2009年行业运行和发展趋势。
“从2003年开始,可以说行业进行了一次高低温测试,”席家成开玩笑说。 “在行业高速增长、外资企业到处建厂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本土企业并没有被打败;在行业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需求急剧变化,利润增速 大幅下降,本土企业恢复好于外资企业。”
奚家成介绍,2008年以来,行业产销量同比增速连续两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 到2009年,产销增速分别回落到8.8%和9.1%。 “在经历了2009年1、2月的历史低位后,行业开始逐步回暖。10月之前,月均增速不足0.5%,11、12月增速加快。441亿元和443亿元 ” 席家成告诉记者,这预示着2010年的情况会好一些。
不过,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仪器仪表行业的回暖程度偏低,低于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电工、重型机械等行业。
“这与行业特点密不可分,”席家成分析道。 仪器仪表行业刚性需求产品占比较低,且由于产品生产周期短,需求回暖存在一定滞后性。 “比如DCS的复杂度在业内至少算是中等偏高,但它的生产周期只有四分之一,其他产品就更不用说了。”
与汽车、农机等行业相比,政策措施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利好较小。 而且这个行业的外资企业比重高,出口比重大。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资企业首当其冲。” 席家成透露,2009年外资企业产销量占全行业的比重从45%下降到33%。“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都比本土企业强,本来预计本土企业会 承受能力较差,但实际上外资企业比本土企业经营困难更大。”
但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行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 亿元的增速。”席家成说。
“2009年,行业利润增速可以说是‘大降大升’,呈现V型反转,恢复速度快于产销。” 席家成告诉记者,“2月份利润降幅最低,负增长13.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降幅。但下半年实现了逆转, 亏损企业占比明显下降,11月份,全行业利润增速达到13.1%。”
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或增速下降所致。 许多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增收节支、加强管理。 而且,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部分企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行业进口恢复加快,出口继续在底部徘徊。 “虽然出口退税率多次调整,但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回暖程度较低。在进口方面, 工业自动化、试验机、分析仪器、测试仪器在2009年底已经开始出现正增长;在出口方面,除了医疗仪器和测量仪器外,其他都还是负增长。
由于需求变化和适应性不同,各子行业的回收率不同。 他举例说,尽管环保设备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 虽然医疗设备受到影响,但很快就恢复了。 “总体来看,环保、医疗等与国家政策相关的民生用仪器仪表行业出现了小幅回落和强劲复苏,而工业自动化和供给仪器仪表则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并不快。”
奚家成认为,这首先表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上。 “工业自动化最明显的方面是工业控制系统,”他告诉记者。 大型炼油、大型化肥、大型火电厂控制系统国产化取得突破,市场占有率提高; 在现场仪表、变送器和电磁流量计领域进展迅速,其中电磁流量计的竞争力不
二是应用融合和现代服务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对于一些国外仪器仪表企业来说,现代集成和服务是他们的主要业务。 在这方面,我国在2009年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席家成介绍,自动化行业从事集成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近千家。 其中,集成型企业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制造业的20%以上,集成和服务总产值预计超过该子行业的30%。 ,不仅产生了具有相当实力、以高端服务为主的综合型企业,也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制造企业,由简单制造向制造一体化发展。
此外,企业开始在原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向新的领域拓展。 “虽然有些产品已经超出了仪器仪表行业的范围,但仍然沿用了这个行业的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特别是在节能环保领域。” 席家成说,像重庆耐德公司这样的公司,不仅依靠其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为基础,能源计量设备的基础开发已经占据了国内加油机市场相当大的比重。 以工业技术为基础,将业务延伸至煤层气、天然气回收设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