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高功表示,纺织行业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万锭从业”。 使用的万锭数量越少,纺织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由于我国纺织机械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该指标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线相比,甚至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据卢高工介绍,目前各种纺织机械中,自动化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纺织机械中,对自动化的要求比较实际,主要是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操作。 用自动化代替人工有以下改进:第一,加快了生产速度,改进了生产工艺; 其次,用自动化代替人工可以使很多生产流程标准化; 最后,在产品检测方面,自动化检测的效率高于人工,对面料的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以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细纱机为例。 在细纱机的落纱环节,以往都是人工换管,断头也需要人工拾取。 每台细纱机的锭数从原来的400锭发展到现在的1000锭。 如果还是人工换管,不仅断头多,效率低,生产人员劳动强度大。 另一方面,造成断头的主要原因是由筒管形状和纺纱张力决定的,需要及时调速。 传统上,该环节采用双速电机,但效果并不好。 如果使用变频器,将PLC设置到最佳运行状态,可以有效减少断头。
至于另一种纺织机械——并条机,它的自动化内容也很丰富,其中自调匀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自调匀整是指实现条子的均匀度和纱线的粗细均匀,否则织造时容易在细处断头。 综合以上情况,如果质地过厚或过薄,需要通过设备检测,及时调整执行机构,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指标。 自动调整的过程是先检测,再由计算机计算,再由交流伺服执行。 从终端传感器的检测到负责执行的伺服电机,需要一系列的自动机构来操作,难度很大。 . 由于与国内同类产品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这套设备仍以进口为主。 在成本方面,自调匀整装置的价格几乎占了整机价格的一半,可以说是整机成本中比较集中的部分。 如果能够提高国产自调匀整装置的质量,更好地满足要求,那么整机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
由此可见,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综合作用,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各有特点。 那么,如果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应用得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卢高功提到,除了变频器、PLC、人机界面等常见的自动化应用外,一些纺织生产设备对自动化的要求更高,比如集成管控、在线检测等。 对于这些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由于直接进口的成本比较高,国内研发的需求往往更为迫切。
例如在化纤成套设备方面,其工艺流程基本来源于化工行业,且由于该类设备的开发周期较晚,在开发之初应用了较新的技术,因此 自动化水平较高,PLC、人机界面、变频器等装置得到普及。 对此,发展方向主要是管控一体化,即实现生产管理与生产控制一体化。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实时的、特定的信息,如温度、流量数据等,也应该通过双向通信的方式集成到系统中。 由系统管理。 在这方面,现有的大型生产线都实现了管控一体化,但水平参差不齐。 卢高工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小型MES等系统,提高管控一体化的效果。
在纺织机械自动化中,自动化检测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国产纺织机械产品,自动化检测设备水平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亟待重视和提高 它。 例如上面提到的细纱机,作为纺纱厂中的关键设备,其在线检测关系到纱线的质量。 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外采用了纺纱专家系统来检测每根纱线的捻度和断头,但国内还没有比较成功的类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