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今天,距离应用越来越近。 走进上海世博园,你会发现一些上市公司早已“潜伏”在这个领域。
在世博园区的出入口处,可以看到机器人“海宝”。 浙江大学开发的“海宝”可以用中、日、韩、英、法、德六种语言进行自我介绍。 可以进行3000多条中英文日常对话。 它也会哭,会笑,会发呆。 通过腰、腰、底盘的动作表达你的思想和情绪,帮助你拍照。 显然,机器人“海宝”在这里扮演了一部分“导游”的角色,园区内的37台机器人“海宝”展示了该类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前景。
“海宝”机器人采用科大讯飞提供的智能语音技术。 也正是这项技术,让机器人“海豹”拥有清晰、流畅、富有节奏感的自然声音,还能表达感叹、疑问等高难度语气,让人与机器人的对话更加丰富。 表现力、感染力。
在上海企业联合馆,有一台价值100万元左右的工业机器人“发那科”。 它的诞生在自动化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那科”身高5米,载重1.3吨。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 然而,他非常敏感。 根据游客呼喊的“火电”、“核电”、“风电”、“汽车”,他能在几分钟内拼出15个长宽高各0.8米的立方体对应的图案。 , 提起重约 1 吨的拼图。 该机器人由上海电气合资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上海电气大股东持股50%。 据该公司人士介绍,“FANUC”的先进特点是实现了机器人视觉功能的智能化,将使未来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业机器人实现“一人多做”。 人”除了完成重复动作。 ”,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动化流水线的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点焊、封箱和装卸等行业。 约60%的机器人销售额在自动化领域,而汽车制造市场约占40%。 例如,在创业板上市的沉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在上海世博园区,还可以看到烹饪机器人“爱可”; 高仿真机器人“唐明皇”、“杨贵妃”; 瑞典馆有一个由22个不同形状组成的机器人合唱团; 日本馆可以欣赏到机器人演奏的“茉莉花”,还有微音爬墙机器人、防爆机器人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