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亲耳聆听、亲身感受的特高压故事,都有当事者冷静的分析和认识,艰辛的奋斗历程,收获喜悦的感受。但每种认知都只是拼图的一片,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包含特高压的意义,这些认识又随着特高压的发展,被继续充实。
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各国不同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俄罗斯、中东、拉美有丰富油气资源可凭恃,美国有美元石油计价的优势,欧洲已经在新能源方面加力,并坚定地争取石油定价权,日本有领先的节能技术和多元化的国际能源供应,新加坡、巴拿马则占据能源通道的地利之便。要参与竞争,中国首先要解决自身的能源发展瓶颈。从水火不容变成水火互济,这是特高压施加的“魔法”。随着我国西南水电的开发,西南也有大量的电力需要远距离输送。2020年之前,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四个梯级电站共计3800多万千瓦水电加上四川另有2400万千瓦水电均需送往华中和华东,贵州送广东电力也在1000万千瓦以上,云南水电送广东规模在2000万千瓦以上。
交流特高压输电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形成坚强的特高压同步电网,联网节能效益显著。规划中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将实现华北、华中、华东三大电网的紧密交流互联,可以获得减少装机、降低弃水电量等联网节能效益。预计到2020年,在统一调度、统一安排检修的情况下,全国可减少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节约投资760亿元。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每年可减少弃水电量约60亿千瓦时,节约煤炭约260万吨。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智能电网成为对电网未来发展方向的精辟总结,是世界电网建设都在努力的方向。“坚强”是中国智能电网的定语,也正是特高压的形象。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范围涵盖“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东北电网,并通过特高压直流与南方电网互联。
发展智能电网,一张坚强的电网是基础,这个观点已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2009年,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来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他站在特高压工程沙盘前不愿走开。原定5分钟的介绍,被延长到15分钟。朱棣文的评价是,“中国的特高压项目令人印象深刻,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美国的风电主要集中在北部,太阳能则多在东南部,也面临着中国这样的远距离、大容量输送问题,需要这样的特高压技术,我们非常羡慕这个工程。目前,中国为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希望能够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有更多合作。”